2月7日盘中创上市来7.96元/股新低的太和水,最近三个交易日股价持续上扬,昨日收报9.60元/股,上涨2.13%。不过,与公司2021年上市的43.30元/股发行价相比,已缩水70%以上。
太和水上市后股价下挫“凶猛”背后,可以看到多年的财报存在虚假记载。
今年2月6日,公司公告收到上海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2017年起,公司在江西省抚州市承做梦湖及凤岗河水生态治理项目,但未审慎考虑该项目的治理争议对收入确认的影响,未按照相关规定恰当估计完工进度,虚增2018年收入798.96万元。
同时,太和水2018年虚增收入形成的应收账款一直存续并每年计提坏账准备,导致公司2018年、2019年财报及2020年、2021年、2022年财报中的坏账准备、利润总额不准确。
据此,上海证监局对太和水给予责令改正、警告的行政处罚,并处以150万元罚款;对时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何文辉给予警告,并处以75万元罚款;对时任公司总经理、董事徐小娜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
值得一提的是,太和水2021年2月上市,2017年至2019年均在上市前的2020年1月版招股书报告期内。根据处罚认定的事实,意味着太和水在IPO时期,其数据就存在不准确、不真实的情形。
北京市盈科(南京)律师事务所王添聿律师表示,太和水受罚后,根据相关规定,相关受损投资者可依法索赔。凡自太和水上市后至2023年7月11日买入过该公司股票,且在2023年7月11日仍持有该股股票的亏损投资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大众证券报”(特征码:33)报名登记,律师将及时帮助符合条件的投资者维护合法权益。
此外,太和水今年1月31日曾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为-2.30亿元,上年同期为-1.60亿元。对于业绩预亏,太和水称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所处水环境治理行业投资需求减少,公司新签订单金额不及预期;二是部分客户回款结算周期加长,回款难度增加,导致计提坏账准备及资产减值损失;三是公司大力发展饮用水销售业务等因素,导致销售费用增加。
而公司股价下跌、业绩不理想,也让投资者格外关注公司情况。
譬如2月8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追问:“贵公司现在市值仅剩上市时最高时市值两成......两三年亏损已经把上市时应收账款都亏完了,2024年要是再亏真可谓是掏空上市公司流动资金的节奏了,大股东定增承诺还能兑现吗?”公司回复称:“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如有定增等计划,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工作。”
此前还有投资者希望公司展开回复一下什么是“保存量、提增量、求变量”的发展思路。太和水2月19日回复称,存量即为现有模式的水环境治理业务,增量为EOD等新模式,变量为饮用水及种养殖农文旅发展等新业务。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