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国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统筹开放和安全,稳步扩大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
目前,监管部门正在推动加强内地与境外市场的互联互通,优化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等,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
市场人士认为,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需要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标准与境外成熟资本市场通行标准看齐,在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同时,吸引境外投资者和机构,提升国内资本市场对全球资源整合配置能力。
“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今年以来,中央层面频频释放金融高水平开放信号。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主战场,资本市场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申万宏源政策研究室主任龚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是深化资本市场系统性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通过额度放开、资质放开、持股比例放开、互联互通机制的扩容,在联通境内外市场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
近年来,证券监管部门深入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开放,在“引进来”方面,持续吸引外资机构来华展业投资。据高盛研报数据,目前全球共同基金及对冲基金对中国股票的总持仓金额约1.075万亿美元。
普华永道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合伙人武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脱颖而出,全球资本也相应地通过A股、港股、美股等渠道配置中国核心资产。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必然有助于建立互信,稳定海外投资者长期投资中国。
在“走出去”方面,监管部门统筹发展,不断优化完善企业境外上市制度,支持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月26日,在美上市中概股超过300家。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共有1447家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占比超过港股上市公司的一半。此外,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12日,证监会累计核准23家上市公司发行GDR,合计募资约122亿美元。
武彦生表示,支持中国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有效地填补了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本,在推动我国经济融入世界、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监管机制,对于筛选中国优质企业、把资本配置到高效率领域发挥了作用。
下一步可从四方面推进
目前,监管部门正在推动多项开放举措。在互联互通方面,2023年8月份,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就推动大宗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机制达成共识,在对业务、技术和监管做好安排后,将尽快推出。此外,监管部门研究推动REITs市场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研究适时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互联互通机制等。
在优化QFII规则方面,2023年1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简化登记手续,优化账户管理,简化汇兑管理,便利外汇风险管理。
“征求意见稿在主体登记、收益汇出等环节进一步简化,开放QFII自由选择对手方开展即期外汇交易或直接入市交易等,整体开放力度超出预期,进一步印证了监管机构持续深化开放的决心。”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证券服务部总监钟咏苓对记者表示。
谈及下一步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方向,龚芳认为,可以从四方面推进,一是加速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规则、标准与境外成熟市场通行标准相向而行,通过制度的开放融合,提升我国资本市场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二是加速推进金融贸易投资的一体化开放,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并不是孤立的,资本市场的开放将更加注重与服务业贸易开放、外汇市场开放及跨境投资的协同,加强各类开放政策之间的协同性;三是顺应数字化趋势,推进数字化开放,探索有限范围内的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四是统筹推进上海和香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实现离岸带动在岸,在岸带动内陆金融发展的新格局。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