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即将满三个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是当前党中央着眼于统筹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作出的重大部署。其“利当前”体现为对投资活力的激发,“利长远”则意在推动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从而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该说,此时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是中国经济“提质换挡”大背景下的深谋远略。
记者在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已有部分中央企业完成了设备更新需求摸底工作,且明确了2024年度准备开展设备更新的具体领域及投资规模;也有部分中央企业或建立专项工作统筹推进机制或“一企一策”制定集团层面设备更新工作方案,再或是召开相关启动部署会等。
对于这一“年规模在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尽管前景广阔,但记者也在采访中发现,资金压力、行业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同样制约着中央企业在设备更新方面的推进速度。而面对资金压力等问题,一系列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
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出正当其时
设备更新行动,并非我国首次实施。回顾我国设备更新历史,信达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解运亮表示,1980年以来我国已经历了4轮完整的产能周期(即指企业产能和设备投资的周期性调整),目前正处于第五个周期中。其中,1981年至1990年为第一个周期,1991年至2000年为第二个周期,2001年至2008年为第三个周期,2009年至2016年为第四个周期,2017年以来为第五个周期。
每一轮产能周期的背后,都印证着中国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摸高”。解运亮还表示,产能周期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推动作用。这一方面体现在固定资本形成直接计入GDP,对GDP增长形成支撑;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固定资本的积累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并使得经济体的供给能力上升。
“从经济所处阶段来说,当前国内已经进入经济结构转型关键期,叠加外部发展环境不确定性上升,产业结构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均明显提高。”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此时推出大规模设备更新正当其时。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再次大规模推进设备更新,显然与中国经济“提质换挡”的内在要求有关。并且从此次设备更新内容来看,亦更加强调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即通过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设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需要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从这一角度来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也是推动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先决条件。
结合《行动方案》在实施设备更新行动中所明确的“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等内容来看,中央企业无疑是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要实施主体,且被寄予厚望。
“从企业投资用途层面看,投资可以分为基建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大规模设备更新,一定意义上是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投资,加快淘汰落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王绛对记者表示,中央企业承担维护国家安全、提升民生福祉、引领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任务,全面实施设备更新既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促进自身发展、增强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需要。
尽管本轮重点行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总体围绕着“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这五个方向予以推进,但从紧迫性来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在出席中央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推进会时表示:“希望中央企业‘一企一策’制定设备更新工作方案,优先选择一批能耗高、排放大、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设备尽快更新改造。”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宏志也强调,中央企业要加快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加快节能降碳、老旧化工设备更新改造、清洁生产改造和工艺革新。
争分夺秒紧抓落实
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2月份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再到3月份国务院召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视频会。在高层的密集部署以及围绕这项工作部署的“1+N”政策体系陆续公布下,作为重要实施主体的中央企业,加快了对于设备更新工作的推进速度。
“从《行动方案》出台后,尤其是《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出台后,集团层面就开始全面梳理所属企业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项目。为此,集团层面还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总经理为副组长的集团公司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项统推办公室,坚定信心、争分夺秒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的落地实施。”一位来自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管理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目前,中国化学工程正在加快部署老旧化工装置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并已初步摸底了拟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项目和投资规模。
记者另从某家中央企业集团获悉,在全面摸排梳理基础上,其计划进行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额已超100亿元。
机械行业作为本轮实施设备更新的重要行业,《证券日报》记者从行业代表企业——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重”)获悉,其针对超期服役、高能耗、低效率、本质安全度低的机械类、电器类等设备,已率先完成了设备更新改造摸底工作。初步测算,到2027年可更新规模达15亿元。根据生产需求,中国一重将在本年度率先开展部分炉窑及输配电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
比如,作为中国一重旗下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一重集团(黑龙江)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江重工”),成了此次设备更新的受益者。
对于以机械加工为主营业务的龙江重工来说,其机床、起重机占生产设备的85%以上。“经过本次摸底后,我们发现设备成新率不足40%,其中超期服役10年以上的设备更是达到70多台(套)。”龙江重工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龙江重工等重型装备生产制造企业而言,回款周期长、库存消耗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过往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方面开展投资。所以近些年,从企业层面来说,仅是有针对性地更新淘汰严重制约生产、存在安全隐患等亟需更新改造的工艺设备。不过,借着此次大规模设备更新的东风,龙江重工聚焦2类至3类重点产品已形成了初步更新改造方案,并且预计投资3亿元建设智能化工厂。
据悉,其建成后的工厂可新增冶金成套设备缸块、轴承座等装备约18000吨/年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使其冷加工设备成新率提高至65%。
诸如龙江重工存在的这种超期服役设备,在记者此次的中央企业调研采访中还有很多。而除了这类问题外,高能效设备的更新改造可以说是另一“重头戏”。
记者从某家大型中央企业集团获悉,近期,其对集团内部现有电机、电力变压器等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全面摸底后发现,其需要更新改造的3级及以下能效设备很多。目前,该中央企业也已明确集团相关子公司2024年计划更新改造的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从业内获悉,为切实抓好重点用能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工作,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通知》和《2024年中央企业环保低碳工作要点》,进一步提出实施重点用能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要求,鼓励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后达到能效节能水平(能效2级),并力争达到能效先进水平(能效1级)。
上述中央企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下一步,集团也将建立管理台账,加强对重点子公司和控股投资企业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工作调度和现场抽查,并将相关工作纳入子公司年度考核评价范围。
记者另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获悉,公司作为首批响应国务院国资委共链行动的中央企业,除了做好自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外,还充分发挥工业母机产业优势,有效加强央地合作,率先组织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助推产业链上企业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大背景下,以科技创新和需求牵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协同上下游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满足加工装备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好相关领域装备更新需求。
“有力度”的政策正在路上
“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是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对于不少仍依靠老旧设备发挥“余热”的传统行业来说,过往制约自身设备升级改造的根本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资金,二是标准。
一家工程类中央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从企业自身来说,肯定是希望设备越新越好,新的设备意味着更加智能化的管理以及更为客观的产能产出。但是,基于目前化工行业正处于周期性下行期,盈利下降,叠加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的资金压力可以说非常大,难以承担更新改造费用。对于少部分计划使用公司自有资金开展设备更新的项目,目前也多是停留在规划研究阶段,更多的还是观望政策层面的支持政策何时落地以及政策力度等。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钨高新”)企业规划发展部总经理周建斌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一方面,设备更新需要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对于包括钨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企业来说,由于缺乏统一的更新标准,每家企业都有各自与现有设备适配的生产标准和工艺,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成为常态。
“钨的产业链条较长,需要用到大批量、多种类的设备。因此,这轮设备更新对于中钨高新乃至整个钨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利好。”周建斌表示,中国钨行业企业由于起步晚,许多企业仍处于工业转型的初期,大量的老旧设备仍然在发挥“余热”生产中低端产品。为赶超国外高端产品,数智化和绿色化是必经之路,相关设备的改造也必将向这两个发展方向推进。作为钨行业最主要的企业之一,目前中钨高新已部署了很多提质升级技改项目。不过,随着后续新的设备应用后,工艺流程调整和操作人员的培训也必须前瞻性开展,否则将影响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的稳定性。因此,企业层面推进设备更新行动将面临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方面的考量。
为解决目前企业在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方面所存在的顾虑,一方面,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印发的《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已明确提出,“到2025年,完成制修订重点国家标准294项,2024年和2025年分别完成129项和165项”“重点领域消费品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6%以上”等要求。其中,更是在提升设备技术标准水平方面提出,“研制大规格、高精度、高复杂度数控机床标准,编制工业母机产业链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图谱”等。这显然给了企业更多动力提升先进产能比重。
另一方面,在资金支持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李燕霞向记者透露,由于当前国家层面十分关注设备更新的实施情况,且随时进行调研评估。因此,对于企业普遍反映的资金压力问题,后续在准确把握好政策总进度的前提下,财税、金融等“有力度”的支持政策将陆续出台。
明明预计,未来在财税政策支持上,或结合过往经验,由中央财政进行贷款贴息以及结构性减税,加大对相关领域设备更新的资金支持,优化税收征管标准和方式。
需要关注的是,企业在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退旧”设备的处置被进一步提上日程。
为此,《行动方案》在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中提到,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废旧生产设备实施再制造,再制造产品设备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应不低于原型新品。
记者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目前,其正在积极开展盾构机再制造业务。据悉,与购置一台同类型新盾构机相比,公司的再制造盾构机可节约成本50%以上,节能60%,节省耗材70%。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