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 > 北交所开市这一年:123家企业合计募资近260亿元,成“专精特新”企业摇篮

北交所开市这一年:123家企业合计募资近260亿元,成“专精特新”企业摇篮

2022-11-15

     2022年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满一周年。

  一年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各项制度安排有效运转,市场生态持续改善,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持续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

  最新数据表明,截至11月11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3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77%,民营企业占比86%,超八成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49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5.4%,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创新特征鲜明。

  业内人士表示,北交所开市一年来,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发展成效明显,市场生态良性循环,基本符合预期。

  123家企业上市合计募资256.9亿元

  作为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一年来,北交所支持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走出了一条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普惠金融之路。

  20211115日,随着北交所开市,包括同心传动在内的10只新股,以及由精选层平移而来的71家公司,共同组成了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初始阵容

  如今,一年已过,截至1113日,Wind数据显示,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达123家,数量同比增长达五成。从募集金额上看,这1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募资256.9亿元,最新总市值1964.46亿元。

  Wind数据显示,北交所公开发行单次融资额从0.35亿元至16.72亿元不等,既能满足优质公司的大额融资需要,又能保持小额融资的灵活便捷,有效缓解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

  从募集资金使用上看,北交所上市公司近八成募集资金投向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创新领域,重点用于研发中心建设和产能扩张,助力企业提高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后还可以适时启动再融资。

  除公开发行外,上市公司在新三板挂牌阶段平均进行2次定向发行融资,单次融资5000万元左右。上市后已有7家启动再融资,形成按需、小额、多次的接续融资机制,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缓解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

  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占比超76%,民营企业占比超90%,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覆盖工业材料、医药健康、双碳、消费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以创新引领发展,专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加大研发力度。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13日,12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当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40家。可以说,北交所已经成为专精特新的摇篮。

  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认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交所在建设过程中坚持错位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北交所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服务实体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面,引导资本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流向科技创新领域,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新阵地

  据介绍,经过一年的发展,北交所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北交所发挥了多层次资本市场承上启下的枢纽功能,在深沪两市基础上,完善了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打造了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力量将越来越强劲。

  二是,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新阵地:北交所定位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支持,其服务对象将比科创板和创业板更加宽泛,对于一些规模还不是很大、尚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也能够包容其进入交易所市场。开市一年来,已有50多家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IPO筹资额超过100亿,另有68家企业从新三板平移至北交所;北交所的平稳运行将逐步优化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生态,市场化的政策逐步落地也让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培育路径更加顺畅,让中小型企业获得融资发展的机会,提升了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

  三是,投资者投资机会增加,投融资效率提高:对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者,如VCPE机构来说,北交所成立使得创新企业的上市路径越来越畅通,增加了VCPE的退出渠道,将其账面盈利转化为现实盈利,给创投等市场投资者带来极大信心,具备优质产业资源的创投机构、券商直投等都将直接受益;对新三板和未来北交所的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北交所提供了长期性和经常性的投资机会。特别是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将拥有更多参与投资分享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红利机会。

  北交所企业专利强度仅次于科创板

  智慧芽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123家北交所上市企业的平均专利申请量约为100件,平均有效专利量约为60件,平均授权发明专利量约为14件。对比来看,A股沪深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企业的平均专利申请量分别约为505件、208件和351件,均高于北交所平均水平。

  考虑到北交所上市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为排除企业规模的影响,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进一步通过专利强度这一指标进行分析。

  根据智慧芽专利数据及各企业披露的营收相关数据显示,123家北交所上市企业的每亿元营收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约为2.1件。相较于主板0.5件、创业板1.6件、科创板5.1件,北交所在该指标上仅次于科创板,且明显高于主板与创业板的整体专利强度。

  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北交所企业专利强度表现突出。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来看,据智慧芽统计,123家北交所上市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生物产业的企业数量排名靠前,依次有31家、23家、18家和15家。

  与此同时,过去一年,北交所“小巨人”增加33家,累计占比仅次于科创板。根据智慧芽发布的《202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能力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A股沪深主板3155家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为6.4%;创业板1142家企业中,“小巨人”占比达到21.5%;科创板420家企业中,“小巨人”占比达48.8%;北交所89家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为32.6%,仅次于科创板。

  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陶栋艳表示,北京证券交易所虽成立刚满一年,但“小巨人”含量的逐步提高,凸显了北交所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持续聚焦与服务成效。未来,在企业锁定期短、转版路径完备等制度优势下,北交所将持续吸收专精特新企业,尤其是已挂牌新三板的专精特新企业,助力具有硬核科创实力的中小企业加速融资,支持国家科技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文章标签: 最新 股票 IPO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