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 > 贝因美12亿元定增背后:市占率滑坡 大股东轮番减持

贝因美12亿元定增背后:市占率滑坡 大股东轮番减持

2020-09-10

巴菲特在购买股票时,十分注重对公司管理层的考察,其对优秀管理层的认定可简单归结为“德才兼备”。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考量贝因美(7.400, -0.41, -5.25%)管理层,公司左手小额回购,右手大举减持的行为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在成为“奶粉一哥”几年后就濒临退市凸显管理能力有限。

  近日,贝因美发布了定增预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12亿元,用于新零售终端赋能等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需要注意是,公司若实施定增融资则违反有关法规,因公司正进行回购股票,回购期间不能发新股融资。

  资料显示,贝因美早在2019年5月份就抛出了回购方案,回购金额在2.5亿元-5亿元之间,回购期限一年。2020年5月,公司延长回购期限至2021年5月。但截至2020年8月31日,公司回购金额才0.46亿元,进度缓慢。值得玩味的是,在宣布回购的一年多时间里,公司控股股东及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轮番减持公司股票,回购缓慢而减持不断,这样的操作令人费解。

  业绩层面,贝因美在过去十年经历了大起大落,曾当过行业一哥,却一度因连续巨亏濒临退市,目前仍徘徊在亏损边缘;市占率层面,公司主打产品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占率从2011年的9.4%跌至2019年的1.6%,呈断崖式下跌;资产结构及盈利能力层面,贝因美与行业龙头相比逊色不少。

  经历大起大落的贝因美,能否借定增走出泥潭?根据公司业绩情况、资产质量、管理层表现等综合因素分析,贝因美很难靠一次定增改变现有的行业竞争格局,能维持现有市场份额已属不易。

  定增违规 

  今年2月份,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再融资新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门槛。比如,上市公司通过定增融资不再要求连续两年盈利,这对2019年亏损的贝因美来说,无疑是个利好。

  有意思的是,贝因美虽然借了再融资的东风,却违反了深交所的有关规定。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第20条之规定,上市公司在回购期间不得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但依照有关规定发行优先股的除外)。

  公告显示,贝因美于2019年5月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部分股票的议案》,2020年5月20日又通过了《关于延长股份回购期限的议案》,回购期限截至2021年5月24日。

  按照深交所的规定,上市公司在回购期间不得发行股票融资,故贝因美实施定增融资违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贝因美于9月5日发布公告称,为顺利开展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公司需要终止实施本次回购股份方案。

  贝因美终止回购的行为无疑是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犯。在发布回购方案时,有投资者会因将贝因美的回购视为利好,增持公司股票,而公司终止回购转而施行摊薄中小股东利益的定增,小股东们有苦难言。

  左手回购 右手减持

  与终止回购相比,贝因美小额回购而大股东轮番减持的行为更值得品味。

  2019年5月,贝因美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部分股票的议案》。预案显示,贝因美拟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2.5亿元,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回购方式为采用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从二级市场回购,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回购股份的期限为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方案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即2020年5月24日届满。

  但贝因美的回购“雷声大、雨点小”,截至2020年5月20日,公司因回购支付的现金仅为0.46亿元,还不到2.5亿元的20%。公司称回购进度慢是因为公司现金流压力较大所致。

  回购进度慢、金额小并不足为奇,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轮番减持才显蹊跷。2019年8月,在贝因美发布回购预案后,公司第二大股东恒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下称“恒天然”)发布了减持预披露公告,称因自身资金需要,计划减持不超过1%的股份。

  2020年11月、2020年3月和2020年5月,恒天然接连发布减持预披露公告,不断减持手中股票。截至2020年8月26日,恒天然持有贝因美8.82%的股票,较2019年5月份的18.82%下降了10个百分点。换言之,在一年时间里,恒天然已经将持有的大部分贝因美股票减持。

  关于恒天然减持,贝因美在公告中声称是恒天然自身资金需要。市场猜测,恒天然减持可能是因投资贝因美亏损严重,故加速离场。

  如果说恒天然的离场还有理念不合、避险止亏的恰当因素,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的连续减持则难言合理。

  2020年5月,贝因美发布公告称,2020年3月16日至2020年5月19日,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通过间接转让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054.59万股,超过了公司股份的1%,减持原因未披露。

  2020年8月11日,贝因美集团欲再次减持不超过1%的股票,减持原因是布局大健康产业、补充流动资金。从法人独立的角度来说,贝因美集团和贝因美是两家独立的公司,人格独立、财务独立、经营独立。贝因美集团减持的理由虽说是布局大健康产业、补充流动资金,从法律层面讲,是为自己补充资金。

  盈利能力疲软

  近日,贝因美发布了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贝因美实现营业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14.78%;实现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增长135.22%。摘帽不久的贝因美似乎焕然一新。

  但实际上,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贝因美仍处在亏损的边缘。上半年,贝因美非经常性损益为0.4亿元,扣非净利润仅为0.03亿元。

  在这0.4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为0.16亿元,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为0.19亿元。据6月11日公告,贝因美以1791万元的交易对价将评估日净资产为690.11万元的上海贝因美食品销售有限公司出售,处置收益计入到上半年的利润表中。

  事实上,贝因美2018年能够扭亏摘帽,靠的也是不具有持续性的非经常性损益。2018年,贝因美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非经常性损益高达2.5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17亿元。

  财报显示,贝因美自2013年营收和净利润达到历史巅峰后,连续走下坡路。2016年-2019年连续四年,公司的营收都达不到2013年的一半,2016-2019年甚至巨亏7.81亿元和10.57亿元,

  对公司历年业绩下滑的表现,贝因美总是有不同的理由,如201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90.45%,与大幅降价促销拉低毛利率有关;2016年大幅亏损与传统渠道的销售业绩下滑剧烈有关;2017年大幅亏损与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导致行业普遍竞相杀价甩货、市场投入费用门槛提高有关等。

  在贝因美给出各种业绩下滑理由的背后,是公司治理层决策不当及管理层渠道管控不力等事实。换言之,贝因美业绩下滑,管理层要承担重要责任。

  2008年,贝因美因未受奶粉安全事件的影响,业绩扶摇直上。公司营业收入由2007年的12亿元上升至2013年的61.17亿元,净利润从2007年的0.28亿元上升至2013年的7.21亿元,贝因美一度成为国内“奶粉一哥”。

  但正是在这种大好局面下,贝因美管理层决定大幅降价促销,这对公司现有的经销渠道造成了冲击,公司经销渠道受损,进而导致2016年和2017年传统渠道业绩大幅下滑,公司巨亏。

  与恒天然的分分合合也能证明公司管理层的水平。2015年,贝因美与恒天然开启战略合作,恒天然入股贝因美并成为二股东,双方在多方面开展合作。但与恒天然联姻后,贝因美的业绩并没有明显改善。恒天然则大幅减持贝因美股份,离场只剩下倒计时。

  市占率滑坡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和2013年是贝因美的高光时刻。根据欧睿和招商证券(20.440, -0.23, -1.11%)的研究,2011年-2013年,贝因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4%、9%和8.5%,2012年和2013年的市占率高居行业榜首。

来源: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来源:招商证券研究报告

  但到了2019年,贝因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6%,位列第十一位,较2011年呈断崖式的下降,原因与公司业绩下降的理由相同。

  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第一梯队的企业是飞鹤、惠氏和达能,2019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3.3%、10.9%和10.1%,皆超过了10%;第二梯队的企业是雅培、美赞臣、君乐宝、伊利、美素佳儿、澳优等,市占率皆在5%以上;贝因美至多算第三梯队品牌。

  与行业龙头相比,贝因美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都逊色不少。2019年,贝因美奶粉类的毛利率为54.51%;中国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毛利率高达72.42%,这与飞鹤主打高端品牌有关。贝因美2019年的净利率为负值,2020H1的净利率仅为3.25%,而飞鹤2019年的净利率高达28.58%,2020H1超过了30%,为31.57%,是同期贝因美的10倍左右。

  资产质量方面,2019年末,中国飞鹤账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6亿元,占总资产的47%;短期借贷及长期借贷当期到期部分、长期借贷金额合计约12亿元,账上现金完全可以覆盖长短贷。

  而贝因美的债务压力较重。2019年末,贝因美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为6.65亿元,而公司短期借款高达11.11亿元,存在较大缺口;今年上半年,贝因美短期偿债缺口进一步加大,上半年末的货币资金为7.65亿元,短期借款为15.51亿元。

  此次定增,贝因美计划用3.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如定增成功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短期债务压力。

  但投资者仍须注意的是,目前的贝因美盈利仍不稳定,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公司仅通过一次定增很难改变现有竞争格局,能保持现有市场份额已属不易。

文章标签: 最新 科技 股票 IPO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