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茅”通策医疗(600763.SH)一个大动作,股民心里发慌。
5月16日,通策医疗早盘低开下行,盘中一度下跌9.26%,尾盘略有回升,收盘时跌幅仍接近8%。
通策医疗股价大跌源于一次资产并购。5月15日晚间,通策医疗公告称,拟支付现金7.69亿元收购A股公司和仁科技(300550.SZ)29.75%股权,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将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和仁科技主要从事医疗信息化业务,通策医疗本次收购,被市场指为一次豪赌。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通策医疗账面货币资金为7.34亿元,倾尽所有完成本次收购还需举债0.35亿元。去年三季度以来,公司业绩增速持续放缓。
本次拟收购的标的公司和仁科技,刚刚和广州国资谈崩,转而闪电寻求新主通策医疗。和仁科技早已陷入发展瓶颈,近10年来,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连续10年低位原地踏步。
吕建明推动的这项豪赌式交易,对交易双方而言,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和仁科技已成壳再寻新主
通策医疗本次收购的标的资产并非优质资产,而是一家壳公司。
和仁科技成立于2010年10月26日,2016年10月18日通过闯关IPO登陆创业板。公司是以医疗机构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及数字化场景应用系统的研发销售、实施集成、服务支持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据介绍,和仁科技以电子病历系统及其延伸应用为核心、以临床诊疗信息集成平台为纽带、以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为延伸应用、以数字化场景应用系统为补充、以信息安全与系统运维服务为保障,形成基于医疗机构信息应用需求的数字化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并不断完善和拓展相关业务领域。自成立以来,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上市以来,和仁科技完成了两次股权融资,2016年,其IPO募资2.51亿元,2020年10月定增募资5.07亿元,两次募资均用于产业布局及补充资金等。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尽管跻身资本市场拓宽了融资渠道且募集了资金,但和仁科技的基本面并无明显改善。
单纯从经营业绩数据方面看,和仁科技盈利能力不算理想。2012年,和仁科技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0.22亿元,2013年为0.44亿元。2014年至2020年,其净利润分别为0.46亿元、0.52亿元、0.52亿元、0.33亿元、0.40亿元、0.41亿元、0.43亿元。2021年,公司净利润为0.35亿元,同比下降19.32%。
这10年间,公司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20亿元、0.36亿元、0.37亿元、0.44亿元、0.44亿元、0.26亿元、0.35亿元、0.32亿元、0.32亿元、0.27亿元。
整体而言,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净利润基本上是原地踏步。
营业收入方面,2018年至2021年分别为3.91亿元、4.41亿元、4.55亿元、4.64亿元,亦为原地踏步。
和仁科技的大股东杭州磐源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磐源投资)还存在股权质押问题。截至目前,其质押率达59.78%。
从经营业绩看,和仁科技几乎已沦为一家壳公司,或许是为缓解质押危机,磐源投资早有卖壳计划。
去年12月14日,和仁科技公告称,控股股东磐源投资、实际控制人杨一兵、杨波与科学城(广州)信息科技集团(简称科学城信科集团)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表决权放弃协议。交易完成后,科学城信科集团将成为和仁科技控股股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将成为新的实际控制人。
今年5月15日晚间,和仁科技公告,终止与科学城信科集团的交易。与此同时,开展与通策医疗的交易。
这意味着,和仁科技闪电般寻找到新主。
与前次易主方式类似,本次交易,通策医疗受让29.75%股权的同时,磐源投资一方放弃约10%的股权表决权,以保证通策医疗获得控制权。
从上述情况看,通策医疗似乎是充当了“白衣骑士”角色,挽救和仁科技于危难。
借壳上市16年仅分红两次
通策医疗之所以被市场称之为“牙茅”,源于其较高的成长性。但是,目前来看,公司未来的成长性遭到了挑战。
2007年,通策医疗借壳ST中燕曲线上市,成为A股第一家口腔医疗股。公司净利润从借壳上市之时的千万元到2021年的7.03亿元,14年实现了翻天覆地变化,成长性可见一斑。
然而,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受到了挑战。
通策医疗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为吕建明,因去年10月粗口怒怼网友、今年2月违规进寺烧香祈福而两次将通策医疗推上热搜。这一次,吕建明推进的豪赌式并购,再一次将通策医疗推上了热搜。
通策医疗本次收购和仁科技,交易价格为7.69亿元,采用现金支付。这次交易将一下子掏空公司的“钱袋子”。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通策医疗账面货币资金为7.3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69亿元。
暂且不谈偿还短期债务,单单是将所有的货币资金拿去支付本次收购的价款,仍然少0.35亿元。毫无疑问,本次收购,将导致公司出现较为明显的财务压力。
当然,通策医疗的造血能力较强,且较稳定。2020年、2021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7.08亿元、9.39亿元。
通策医疗负责人在针对本次收购事项的机构调研活动中称,现有业务无现金需求,旗下所有医院都在贡献现金流,只有蒲公英医院需要投入资金,需求量非常少,医院层面现金流非常健康。公司2022及2023年医院会贡献持续且稳定增加的现金流。
备受关注的是,近年来,通策医疗的业绩增速已经放缓。
去年一二三四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1亿元、6.86亿元、8.19亿元、6.44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221.59%、23.14%、12.44%、6.34%。对应的净利润为1.64亿元、1.86亿元、2.69亿元、0.83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962.95%、13.27%、5.88%、-10.87%,扣非净利润为1.61亿元、1.80亿元、2.66亿元、0.64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789.67%、12.59%、7.75%、-29.34%。四季度出现较为明显下滑。
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55亿元、1.66亿元、1.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4%、1.25%、0.99%,基本上与上年持平。
净利润同比增速放缓,意味着造血能力、回血能力都将受到影响。
本次收购和仁科技,交易对方还承诺,2022年至2024年,和仁科技现有业务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500万元、4000万元、4500万元,合计不低于1.20亿元。
业绩承诺能否实现,显然是存在变数的。通策医疗与和仁科技之间的业务协同性并不高,收购之后,二者之间如何整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目标,也将面临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借壳上市以来的16年,通策医疗仅在2016年、2017年派发过现金红利,合计为0.52亿元。近四年,公司未派发红利。
二级市场上,2021年6月25日,通策医疗股价飙高至421.99元/股后,持续下跌,今年5月16日的收盘价为125.88元/股,接近11个月下跌了70.17%。来源: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