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在由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论坛”上表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群体遇到了超预期的冲击,但仍要在巨大压力下转危为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全力以赴推动上市公司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上市公司要积极落实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主体责任。
据统计,三年来,上市公司共实现再融资3.1万亿元;累计现金分红4.4万亿元,较之前3年增长近50%,实现了压力下的稳速发展。2021年全年共有超过3300家公司推出现金分红预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数的81.67%。宋志平表示,上市公司要坚持长期稳定的分红,使投资者能进一步提升信心,尤其是让中小股东有获得感,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上市公司发挥了中坚作用
宋志平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上市公司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里发挥了中坚作用。
以2021年为例,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约八成公司实现收入增长,四成公司收入连续三年持续增长。近八成公司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显示出较高的盈利质量。上市公司还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大资本支出,并积极运用再融资工具优化资本结构。2021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长23.53%,占全国企业研发支出总额的47.02%;资本支出金额同比增长11.95%。现金分红方面,全年共有超过3300家公司推出现金分红预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数的81.67%。此外,上市公司缴纳税费金额合计约为4.04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23.41%,新增就业岗位110.53万个。除了业绩表现突出,上市公司还主动把共同富裕、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融入企业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据统计,三年来,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加快发展,队伍得到了扩大,从2020年的4195家增长到截至今年8月23日的4895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再融资3.1万亿元;累计现金分红4.4万亿元,较之前3年增长近50%,实现了压力下的稳速发展。宋志平指出,我国资本市场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比,还任重道远,尤其是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疫情等多重压力下,做好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就更加重要。做好资本市场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监管政策、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者生态等四个方面,这是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向好的基础。
上市公司要抓好自身工作发挥引领作用
宋志平指出,为应对当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的情况,国务院推出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上市公司要发挥引领作用,做有大局观的上市公司,用好国家有关政策,带动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
谈及上市公司扎实抓好自身工作,宋志平说,要做好“四个紧抓”和“四个紧盯”。“四个紧抓”是紧抓管理、紧抓市场、紧抓创新、紧抓服务。管理出效益,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这是企业的基本功,一定要做好。面对需求不足,企业既要抓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要抓好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尤其要注意增强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性。在巩固中国制造业优势方面要寸步不让。在创新里面重点要把握好数字经济、双碳等方面带来的机遇。
“四个紧盯”是紧盯疫情、紧盯市场、紧盯产业链、紧盯资金链。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企业还是要紧盯疫情,把防疫工作做好。企业要紧盯订单,要想方设法去开拓市场,把订单拿到手。企业要用好各种政策,确保资金链安全。
切实加强五种能力建设
今年4月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上市公司要遵循公众公司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着力提升“五种能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治理能力方面,宋志平表示,这几年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有了实质性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巩固。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除了依靠监管机构的外部推动,更需要上市公司自身作出努力。巩固治理能力要维护好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切实保障上市公司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使公司内部各项机制有效运行,依法依规健全制度。
宋志平表示,在增强竞争能力方面,上市公司要做强做实主营业务,做各自赛道的冠军,不断深耕细分市场。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要做企业创新的领先者,进行有目的、有效的、高质量的创新,减少创新的盲目性,支持企业在多个层面开展创新活动。他特别强调,高科技创新通常需要高投入,风险相对大一些,可能更适合于少部分企业。大量创新实际是中科技、低科技,甚至是零科技,它们对于社会进步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宋志平还指出,上市公司提高抗风险能力要重视周期性变化,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尽早进行危机处置。上市公司要树立回报股东的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如路演、反路演等方式,加强与股东的沟通交流。要坚持长期稳定的分红,使投资者能进一步提升信心,尤其是让中小股东有获得感,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要改变重融资轻价值的认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