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做强“主干”的要求,履行好“主干”责任,体现好“主干”担当,本着建立制度共商、污染共治、信息共享初衷,与各兄弟城市携手并肩,共建安全绿色生态体系,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共享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积极成果,一道做好大气、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真正做到联防联控联治,共同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努力实现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全面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共治、共商、共享、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在此基础上,今年以来成都市生态环境系统不断深化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内涵、目标和意义的认识,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按照统筹谋划共担使命、双向互动协调共进、改革创新开放共赢、优势互补协作共兴的原则,认真梳理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课题、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并通过加强主动对接合作,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通过建立健全与部属单位、先发城市、高校企业、新闻媒体等合作机制,与中环院,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卫星中心、对外合作中心、环境发展中心及中国环境报社、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大学、新华网四川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标京津冀、长三角、深圳开展常态化交流学习,与国家电网四川电科院协同探索“电力数据+污染防治”治理路径,与成都大学联合发起成立成都生态文明研究院,与德国慕尼黑环境博览集团、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联合举办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巩固拓展“一院一站一室”科研国家队平台体系,成都大气复合污染研究和防控院士(专家)工作站高效高质运行,中环院成都创新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正加速落地。
其中,校地合作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开辟永续发展新空间,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构筑开放发展新优势,形成共享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局、校双方的优势,整合局、校优势资源,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高校融合发展,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不断强化
八市携手 生态文明建设迎来新进展
成都平原经济区8个兄弟城市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区域认同高、经济联系紧密,具有很好的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基础和条件,承载着带动四川省经济转型升级、集聚转化高端优势资源、探索城市集群发展新路、引领提升区域发展能级的重要使命。
近年,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精神要求,紧跟成都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主动担当,充分发挥“一干”作用,努力实现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全面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共治、共商、共享、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签约成德眉资等市合作协议。2019年,成都市与成都平原经济区其他七市共同签订了《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保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并对框架协议进行了任务分解。框架协议提出共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重大情况通报制度及联络人联络制度三方面共商;做好环境污染联控、环境经济联动、环境设施联布、环境保护联合、环境应急联处五方面共治;做好信息和大数据的共享、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三方面共享。
召开成德眉资等市联席会议。2019年,成都市联合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和资阳等7市两次召开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联席会议。明确了要建立环境信息平台、要联合开展政策研究和科研攻关、要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联合防治大气污染、要协同防治水污染等重要事项。并在建立健全成德眉资生态环境保护同城化发展合作机制的基础上,明确同城化发展合作统一管理职能,发挥其联动功能,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同城化发展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8市再度联合召开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第三和第四次联席会议。其中,第三次联席会议于9月8日在眉山召开,会议指出,8市要以“小切口”实现“深突破”,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联动、环境共治等方式,加速形成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第四次联席会议于11月26日在德阳召开,8市着重围绕成都平原经济区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围绕科学治气工作进行了分享交流。
理顺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构建由“成德眉资等8市发展联席会议(决策层)+联席会议秘书处(协调层)+专项合作组(执行层)”组成的三级联动协调架构,和决策清晰、协调有力、执行到位的组织领导及工作机制建立后,成效明显,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合作发展不断强化。
推进区域和流域联防联控。8市深化空气质量定期联合会商机制,强化协同共治和源头防治。按照《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防治联合预报预警工作细则》相关要求,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作为轮值主席单位,于11月27日召开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质量联合会商会议,并达成共识,将在冬季期间,依据动态推送的空气质量预测情况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推动区域协同减排,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至此,8市已共计召开17次空气质量会商会议。
围绕流域联防联控,制定《2020年度成都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排查,依托《岷、沱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加强同德阳、眉山两市的环境应急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建立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
此外,进一步尝试开展大气、水流域治理数据的共享与合作。目前,8市已实现空气质量数据、预报结果的总体共享。出资705万元在人民渠渠首及出境处、鸭子河龟背石设置3座水质自动监测站,不断完善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唱好“双城记” 建好“经济圈”
成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牵手”合作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谋划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赋予成都全面增强极核辐射带动能力、探索新时代城市发展路径的政治使命和历史机遇。
今年以来,成都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发展使命,进一步提升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成都市生态环境系统主动做好与重庆生态环境系统的“牵手”合作,持续加强成渝两地生态环境保护交流合作。
战略合作协议前瞻指导方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有关工作精准落地,进一步增强成渝两地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的针对性、前瞻性、指导性,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于今年7月签订了《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商定,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前提和基础,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创新、协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协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前沿政策研究、推进水污染防治合作、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联动、推动环境执法与应急互动、实现环境信息互认互通、推进科研交流、开展环境大数据协作、推进组织人才互动、深化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务实高效的合作机制,共促环境保护,共建生态文明。
双方将通过进一步深化两地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合作,促进区域环境资源高效利用,突出环境问题有效解决,环境保护水平快速提升,整体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推动群内群外生态建设联动,为共筑成渝城市群生态保护屏障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主动“牵手”唱好“双城记”
为深化落实《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战略合作协议》有关精神,按照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求,为健全两地合作机制,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联手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相继率队多次赴重庆市,就深化两地生态环境共建共保进行交流调研。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多次前来调研交流,拓宽了两市的合作视野,希望在前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基础上,成渝双方强化合作,高效利用区域环境资源,有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改善整体环境质量,助推成渝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共筑成渝城市生态保护屏障。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十四五”新时期,成渝两市要继续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推动两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共同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自两地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以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各处室、各派出机构积极行动、主动对接,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处室进行了合作对接和商议。11月27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又再次赴重庆,就两地在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方面进行沟通商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拓宽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新媒体建设、公众参与、环境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同步探索成渝两地联动开展生态创建、重大社会宣传、舆论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工作,并构建新媒体平台资源共享机制,共同打造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目前,成都市温江、青羊、成华、新都、锦江生态环境局先后与重庆巴南区、渝中区、九龙坡区、九龙坡区、江北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将主要围绕大气、水、固废污染防治攻坚经验互通以及定期开展环境执法与应急互动等方面展开合作,标志成渝两地各区“牵手成功”。
下好双城经济圈建设“先手棋”
成德眉资同城化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是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今年年初,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进会上指出,要把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多项重要规划、方案文件,为推进两地生态环境共治联保提供有力指导。其中,《成德眉资大气污染防控科技攻关方案(2020-2022)》编制工作已圆满完成。《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已通过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即将印发实施。
今年年初,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编制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任务下达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实施。成都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于2月中旬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和规划编制组,协调统筹,强力推进。目前,《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形成送审稿,并通过省厅厅务会审核。
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成都是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中的三极之一,承担着推进资源整合与一体发展,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发挥双引擎带动和支撑的重要作用。两地生态环境系统将加强沟通,务实推进两地在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科研、环境信息化建设、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构建生态环境区域交流合作新模式和两市生态环境保护共商、共建、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成都深圳缔结友好生态环境局
共同构建东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协同新模式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府新区时,提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是总书记对成都的嘱托。此后,成都在全国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又亲自谋划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也为成都带来了千载难逢、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而广东省深圳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直以来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位置,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走出了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的绿色新路。
“置身新发展阶段,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环保铁军共同的使命和梦想;面对艰巨任务和未知挑战,我们是命运与共的亲密战友。在‘十四五’启航之际,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正式缔结为友好生态环境局,既标志着双方的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也象征着双方将继续在国内城市间合作的大道上锐意探索。”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在日前举行的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缔结友好生态环境局协议签约仪式上这样说。
两局将秉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重点围绕“环境信息共享、产业发展协同、环境技术研讨、人才交流互补”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构建东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协同新模式,开创现代城市间生态环境合作发展新征程。
具体而言,双方将共享环境信息,实现生态环境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等各类可以公开发布的相关信息资源共享;共享科技成果,针对经济转型升级、突出环境问题解决、环境科研等方面需要,整合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力量,积极支持开展环境科学技术研究和学术交流,逐步共享生态环境科研成果;制定环保产业联合发展工作计划,探索建设环保产业联盟。积极探索开展大气、水、土壤、固废等方面污染防治和执法、监测、信息化、宣教等方面的技术研讨,就共同关心的生态环境科研课题进行研讨;充分利用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院士工作站、成都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建立统筹共用的生态环境科研、生态环境专家库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