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确立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战略定力和长远谋划,也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推动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导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践证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非不可兼得。遵循生态规律,依靠绿色科技,壮大生态经济,着力造林绿化,就能既收获金山银山又拥有绿水青山,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而且,绿色生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品牌效应,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不仅能让当地群众享有生态福祉,而且会吸引游客、人才和投资者,成为引来“金凤凰”的“梧桐树”,加快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步伐。这种转化也充分说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大力开展相关的教育、宣传、创建活动,构建行之有效的生态文化教育和普及体系,让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扎根,普遍形成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氛围,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在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步。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经济社会维度需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在于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生产方式涉及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环境、劳动产品等诸多要素,其绿色转型包括这些要素自身及其整体的生态化,如,劳动者的生态素养普遍提升、劳动对象得以生态化利用、劳动工具能够节省资源、劳动环境干净无害、劳动产品绿色环保等,并且能够合理配置能源资源,实现整体关系上的优化。生活方式涉及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绿色转型体现为人们对绿色食品、绿色服装、绿色住宅、绿色交通和生态用品愈益青睐,对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文明生活普遍崇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对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对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倒逼,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们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所涉领域的统筹协调机制,构建涵盖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目标责任、生态文明制度、生态安全的生态文明体系,保障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自然生态维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体现出有机关联、循环相依、生生不已的特点。山水林田湖草构成休戚相关的生命链条,相依共存、彼此影响,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基础。资源耗费、环境污染、物种锐减、生态失衡等生态环境问题破坏了生态系统,单纯种树、治水、护田等就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就是要改善生态系统,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就是要寻求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之道,维持、恢复、优化各种生态环境要素之间的生命链条关系。进入新时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要着眼生态系统,算整体账、综合账和长远账,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巩固扩大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果,协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持续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全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现更加合理的能源资源配置,构筑更加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从而使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让人民群众在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