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生态治沙增汇 光伏治沙减排:库布其模式“一增一减”助力碳中和

生态治沙增汇 光伏治沙减排:库布其模式“一增一减”助力碳中和

2021-04-06

  3月中旬,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出现了持续的雾、霾天气过程。随着雾霾笼罩,天津、河南、河北、山东等多个区域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

  近年来,雾霾、酸雨、温室效应等一系列全球性气候问题不断加剧,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正是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2020年初,欧盟率先立法确定了2050年实现地区碳中和的总体目标;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目标下,必然倒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但碳中和是否会引发经济的退坡、发展的停滞?同样的疑问早在2015年签署《巴黎气候协定》时就被一再提出。

  而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就这一疑问,用实践给出了答案。

  33年生态修复,治沙6000多平方公里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曾以“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无医疗”的恶劣条件被外界称作“死亡之海”。

  就是在这片死亡之海,亿利集团持续实施了33年的生态修复,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使绿化率由之前的3%上升为5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不仅累计创造林业碳汇量2000多万吨,每年有效减少数千万吨泥沙冲入黄河,更是带动周边10余万农牧民脱贫致富,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

  “库布其沙漠拥有全国I类太阳能资源,太阳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超过3180小时,发展光伏发电条件得天独厚。为了解决荒漠化治理周期长、投资大、难度高、利润低的难题,实现可持续治沙,我们在8年前开始布局光伏治沙,借助库布其沙漠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未利用的土地资源,以‘生态光能科技服务’模式规划建设了吉瓦级光伏治沙示范项目。”亿利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据专家测算,吉瓦级光伏治沙基地能够治理超过10万亩沙漠,年发电25.5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6.1万吨、二氧化硫约3.9万吨、氮氧化物约1.9万吨、粉尘约34.7万吨。截至目前,已建成71万千瓦的库布其光伏基地,完成投资50亿元,治沙面积7万亩,年发电量约12.5亿度,累计减排1000余万吨。

  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

  “在光伏治沙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独特的‘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光伏发电直接产生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光伏组件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为板下种植作物保持水分;同时,板下种植形成道地药材等特色生态种植产业,根茎叶可以为板间养殖提供饲料;板间养殖形成特色生态畜牧产业,其粪料为板下种植提供肥料,有效改良土壤,形成生态+经济兼顾的良性循环。”亿利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一边是“生态治沙增汇”,植树种草,治理土地退化,持续推动“森林增汇”;一边是“光伏治沙减排”,发电制氢,发展低碳能源,持续推动“新能源减排”。库布其的这种双向碳中和新模式集治沙、护河、兴业、扶贫等于一体,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2月5日,中国库布其碳中和国际研究院正式成立。成立仪式上,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表示,库布其沙区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放大光伏治沙碳中和模式,利用5—8年的时间实施千万千瓦级的光伏治沙,预计可实现年减排量超1200万吨。同时,把库布其治沙模式和光伏治沙经验推广到中西部,例如在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科尔沁等荒漠化地区打造“生态光能科技产业园”,实施吉瓦级光伏治沙。同时考虑外输中亚等一带一路地区,加大力度实施森林碳汇和光伏治沙减排。

  专家表示,我国拥有4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每年得到的太阳能折合成标准煤大约有700亿吨。因此,我国的光伏产业潜力巨大。库布其模式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借鉴意义和示范效应。随着库布其光伏治沙模式被不断推广复制,将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低碳绿色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