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宏,理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长聘)。曾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工作与学习,并获得博士后证书。曾前往法国科学院、德国海德堡大学、明斯特大学、欧洲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习。
记者刘秀凤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企业的碳减排至关重要。那么,国内企业准备好了吗?他们该如何应对碳减排任务带来的挑战?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继宏。
只有产业圈热起来动起来,碳市场才能真正运转起来并发挥作用。
中国环境报:您认为,企业应该如何参与到碳市场当中来,利用碳减排的机会,提升自身竞争力?
张继宏: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现在,虽然很多企业表态要积极进行碳减排,推进低碳发展,但其实不少企业负责人认识还是不深入的,不清楚企业在碳减排方面到底该怎么干。关于碳的话题在学术圈讨论很热烈,但产业圈的认识还不够。而只有产业圈热起来动起来,碳市场才能真正运转起来并发挥作用。
欧盟的《绿色新政》要求,未来进入欧盟地区的产品都要达到欧盟的碳排放标准,如果不能达标,就需要支付碳关税。也就是说,未来的国际贸易可能都要面临碳摩擦的问题。欧盟针对很多高耗能行业,给出了碳中和路线图以及碳排放标准下降的速率,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跟进,就会非常被动。
最近,有企业向我咨询产品碳足迹报告的情况,因为这已经成为企业产品出口到欧盟国家的必备条件。所谓碳足迹报告,是对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进行评价的报告。其实,我在1年多前就曾提醒他们关注相关问题,但企业当时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所以,我认为,当前亟须提升企业负责人的意识,只有他们真正重视碳排放的问题,企业的碳减排才能更快推进。
中国环境报:据您了解,国内企业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知水平如何?为碳减排做了哪些准备?
张继宏:我认为,当前国内制造业企业对碳减排的认识还非常初级,具体该怎么做也没有想好。处于碳交易试点地区的企业认识相对充分,不在试点地区的企业认识较少。针对碳排放和碳交易的内容,有地方政府组织了多轮培训,但仍有不少企业负责人认为这与其业务没有关系,并没有足够重视这项工作,只是随意指定人员参加培训应付了事。
以我国当前的情况,节能很大程度就等于碳减排。如果企业能源成本占比不大,企业对此的关注度不会很强。只有能源成本占比超过5%,企业才会关注节能工作。
要做好碳减排工作,企业应该清楚自身的碳排放情况,能够编制出碳资产负债表。但是,现在很多企业自身的用能情况是一笔糊涂账。也许只有真正到了履约的时候,处罚真正来临、需要拿出真金白银的时候,企业才能重视起来。
在湖北试点碳交易期间,华新水泥一开始也没有重视碳减排工作。最后,他们为履约付出了3000万元的代价,占企业当年利润的50%。此后,企业才真正重视起来,积极提升自身的碳减排能力。现在一些企业负责人对此还是不够重视,还没有真正扎实做好工作。
抓住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供应商提出相应的碳减排要求。
中国环境报:在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能源使用效率问题备受关注。根据您的研究,国内企业的节能潜力还有多大?挖掘节能潜力,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张继宏:我走访了近600家企业,发现国内企业的节能潜力很大,即使不进行任何技术改造,仅通过管理节能就有20%-40%的潜力。
既然潜力巨大,为什么企业不做?因为能源成本在企业成本中占比较小,企业负责人不会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比如,湖北一些工业企业虽然生产线不大,但安装了容量较大的变压器,因此需要向电网缴纳的容量费就会相应增加。这种“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再加上惩罚性电价等因素,导致企业的平均用电成本高于正常水平,有的企业甚至达到50元/度。而正常情况下,湖北工业企业电价在0.8元/度左右。即便如此,这些企业负责人依然不会关注节能问题,因为与原材料等其他因素相比,能源成本占比较低。
我们的一个团队帮助企业开展节能工作,通过进行全过程能源监测,改进企业存在的跑冒滴漏问题,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使企业能耗降低20%。目前国内不少企业生产管理是比较粗放的,据我了解,很多大型央企的能源管理能做到车间级就不错了,现状几乎都是厂级,目前还没有做到产品级的。
节能需要每个人都参与,企业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但目前,国内企业这方面比较欠缺。比如,国内某央企负责节能工作的团队共3人,完成年度节能指标的奖励仅为200元/年,这也导致他们工作动力不足。
中国环境报:您认为,应该怎样帮助企业提高碳方面的意识,积极参与碳减排行动?政府部门如何发挥好作用?
张继宏:在这方面,首先需要抓住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供应商提出相应的碳减排要求。如果企业不能满足能耗等方面的要求,就剔除出供应商行列。我认为,这是效率最高的一个途径,只有让企业在经济利益和市场上感受到压力,才能够真正发挥驱动作用。
我了解到,湖北襄阳就是充分发挥东风汽车的龙头企业作用,对供应商明确相关标准要求,带动环境治理和碳减排工作的开展。同时,还要发挥各地企业家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宣贯工作,提高企业的意识。
为了帮助企业提升意识和能力,政府部门开展了很多培训,但有的企业反应相对平淡。我认为,可以通过龙头企业调动起供应商企业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可以更多支持企业的碳减排能力建设。比如,帮助企业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完善用能体系等。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发挥好牵线搭桥的作用,帮助企业对接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