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降低用能排放,做好工业节能降碳的“减法”;一边加大绿色技术产品、绿色环保装备供给,做好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加法”……近段时间,从部委到地方,系列举措持续加力,进一步推动工业绿色升级。
在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送端宁夏,西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国家能源集团宁夏鸳鸯湖电厂正从用能的源头探索变革,助力工业企业降碳节能。
“在电厂所在的工业园区,我们建设了若干个‘绿能动力枢纽站’,以光伏发电、背压机组供电等绿电为动力,实现风电、光电、火电、储能一体化能源应用,向园区内企业提供绿色能源。”鸳鸯湖电厂董事长苗俊明说,今年电厂可降低机组供电煤耗约每千瓦时8克,预计2023年底这一数据将达到20克。
有序推动工业用能低碳转型的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的“精打细算”。
在5G、工业互联网赋能下,生产线实时采集能耗、物耗、排放数据;全自动蒸发器配有自动调节阀,将液化工序的余汽回收利用……在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让公司副总裁李霞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心中有数”。
“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单位产值能耗由0.33吨标准煤/万元降低至0.24吨标准煤/万元。”李霞告诉记者,依托数字技术,企业建立了最优的能效模型及评价指标,加快向“绿色智造”变革。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工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三五”下降16%的基础上,2021年进一步下降5.6%。
工业绿色发展,一手做节能减排的“减法”,一手做培育绿色新动能的“加法”。
“我们推进绿色制造政策标准体系建设,打造了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同时,加强技术突破、标准引领、示范推广,逐步构建起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的全链条绿色产品供给体系。”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介绍,“十二五”以来,我国累计推广2万多种绿色产品、4000多种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技术装备。
不过业内也指出,加快工业节能提效,实现绿色转型面临更高要求。“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65%左右,提升工业用能效率是减少化石能源使用、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有效途径。”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表示,这要求工业领域协同推进节能降碳增效,同时以节能提效为契机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
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从部委到地方正进一步部署相关举措,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重点行业节能提效改造升级,深入挖掘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节能潜力;有序推进工业用能低碳转型,积极构建电、热、冷、气等多能高效互补的工业用能结构……日前,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
多元资金支持也将进一步加大。“将统筹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等渠道以及节能节水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工业能效提升。鼓励金融机构为节能降碳效应显著的重点项目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说。
稳步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系列举措也加快推进,加大绿色技术装备产品供给,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例如,上海提出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重庆将进一步壮大节能环保装备规模,打造清洁能源及储能产业特色优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超高能效设备产品、新能源装备等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不断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要抓住节能降碳带来的新机遇,多措并举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进一步扩大超高能效设备产品、新能源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节能产品市场规模。”刘文强说,下一步要着力提升节能技术装备产品供给水平,大力发展节能服务,积极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培育制造业绿色竞争新优势。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