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全球各国封国、封城,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创,也给全球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全球产业链如何重构? 怎么才能更好地抵御全球化 风险?
央视财经新媒体携手《中国经济大讲堂》 特别策划《战“疫”后新机遇》,特邀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 独家解读。
黄奇帆:一旦发生全球性事件,极致运行的产业链蕴含着巨大风险。
黄奇帆认为传统水平分工的全球产业链体系抗风险能力弱,产业链条环节过多、运输距离过长,必定会造成物流成本高,运输时间长,而且还会增加整个产业链断裂等风险,由于水平分工产业链的单层着力,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已经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把产业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运转到了极致,所有链上的成员都得益于平稳运行时期的水平分工、全球产业链的高效率,却很少考虑一旦发生全球性事件,极致运行的产业链蕴含着巨大风险。
黄奇帆还表示,一个局部性事件并不会全面影响原有产业链的平衡,如果一个地域生产企业停顿,产业链会自动到全球其他地方寻求替代,但是一旦遇上人类社会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社会动荡,比如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全球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就会打破紧绷的全球水平分工、产业链平衡,信息阻断、物流停滞,让原有不同区域协同生产的优势瞬间变为历史,过大的物流距离把产业链分离得支离破碎,从而给全球制造业带来灾难性的倒退。
黄奇帆为制造业开药方:避免关键技术被卡脖子,全产业链集群很重要。
黄奇帆表示,产业链加价值链的集群为整个产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产业链与价值链上的每一个成员都更容易利用数字技术改变生产模式、协同模式和服务模式,从而为整个产业创造新的价值空间。
比如,挖掘机市场在江苏徐州附近聚集,就会为那里带来大量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他们与挖掘机产业链融合,就会改变挖掘机产业的盈利模式,创造该产业大量新商业模式,也就是集群之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财富。
同时黄奇帆还表示,对于国家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或者国家自主产业等重点工业品,必须形成从研发、设计到物流、金融等产业配套的全产业链集群,从而大大提高这些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由于产业链集群市场规模巨大,增加了他们在全球产业生产中的话语权,从而用市场规模来有效避免关键技术被卡脖子所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
因为,如果规模特别大,假如有企业用它的关键技术来卡你,对方在卡你的同时,也丢掉了巨大市场,自己也会遇上市场丢失倒闭的风险。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 中国这些区域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黄奇帆认为能够承载产业链集群的区域将来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是各个国家、各地政府应该重点考虑的方向。这样的区域应具备五个特点:
一是交通运输的枢纽地;
二是劳动力人才的配置比较集中、丰富的地方;
三是营商环境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的地方;
四是社会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
五是拥有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一旦形成了产业链聚集,本地域的成本优势会更明显。在产业链聚集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需要当地政府各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以降低成本。
黄奇帆表示,具备这五个基本特征的企业需要系统地思考本地既有产业链的特点,周边和其他产业链集聚区分布的信息,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尽可能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价值链。
在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已经基本具备了这五个基本特征,可以围绕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布局相关的产业链集群,其他地区也要努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形成不同规模的产业链集群。(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