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C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5%,结束连续四个月下降走势。10月PPI同比上涨13.5%,环比上涨2.5%。
谈到CPI上涨原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10月份,CPI上涨受特殊天气、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从环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7%。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7%转为上涨1.7%,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主要是鲜菜价格上涨较多。受降雨天气、夏秋换茬、局部地区疫情散发及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鲜菜价格上涨16.6%,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近五成。
随着消费需求季节性增加,加之第二轮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有序开展,猪肉价格自10月中旬起略有回升,全月平均仍下降2.0%,降幅比上月收窄3.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主要是能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较多,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4.7%和5.2%,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占总涨幅两成多。
从同比看,CPI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4%,降幅比上月收窄2.8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45个百分点。
此外,PPI涨幅有所扩大。董莉娟分析认为,主要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
具体来看,PPI环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上涨13.5%,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涨幅扩大3.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
展望后市,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当前工业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预计近期PPI已经接近此轮上涨的顶点。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