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供暖季,能源消费旺季启动,监管再加码,保供马力全开。《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10月以来能源增产增供成效初显,原煤产量增速由降转升,11月上旬煤炭日产量更是创历史新高,煤价环比降幅最大超三成。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形势也有所缓解,呈现紧平衡态势。业内人士判断,随着后续保供措施持续落地,煤炭供需偏紧局面将继续改善,煤炭价格或将稳中有降。
监管再加码 电力供需全国紧平衡
10月下旬以来,全国火电发电能力大幅提升,风光核等清洁能源也马力全开增发稳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11月15日的发布会上介绍说,10月电力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比上月加快1.8个百分点。
在此之下,电力供需紧张形势有所缓解。《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获悉,11月4日至今,其经营服务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未实施有序用电,电力供应总体平稳。
经营区域覆盖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电网公司也表示,截至11月6日,除个别省份、局部时段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外,全网有序用电规模接近清零。
在11月12日的电力行业今冬明春保供工作座谈会暨中电联2021年理事长会议上,中电联理事长辛保安表示,电力保供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随着冬季到来,用电高峰期、冬季供暖期、水电枯水期三期叠加,电力供需呈现“全国紧平衡、局部有缺口、燃料是关键、安全压力大”的形势和特点,“大战”“大考”还在继续。
促进今冬明春电力供应保障,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重要路径。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3万亿千瓦时,已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0%。截至去年年底,全国6个区域电网和30个省级电网启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经济参考报》记者11月12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近日印发通知,明确了各派出机构、电力调度机构、电力交易机构在今冬明春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中市场机制建设和市场监管方面的工作重点,其中包括将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落实到位、督促自备电厂应开尽开等。
产量创新高 煤价环比大降超三成
家里暖气足不足、电力够不够用,燃料是关键。国家统计局15日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煤炭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比上月加快6.3个百分点。其中,原煤产量同比增长4%,增速由降转升。
随着煤炭增产增供措施不断落地见效,煤矿优质产能进一步释放,寒潮后全国煤炭产量迅速恢复并快速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11月10日,煤炭调度日产量达到1205万吨,创历史新高,较上一个峰值增加12万吨,为全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奠定更牢固的基础。
随着全国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电厂供煤、存煤和港口煤炭场存水平进一步提升。11月10日,全国电厂供煤再次超过800万吨,达到814.3万吨;供煤大于耗煤超过200万吨,达到204.3万吨,电厂存煤达到1.23亿吨,可用天数超过21天。11月11日,北方主要港口存煤2400万吨,较月初增加超过400万吨。
缺煤影响缓解从公司层面可得到进一步印证。11月15日晚间,丹化科技发公告称,通辽金煤所在地的煤炭供应已基本恢复正常,该公司已于2021年11月15日起提升乙二醇生产负荷,并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
“煤超疯”现象也得到遏制。“从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流通领域价格情况来看,煤炭价格环比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付凌晖称。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11月以来,动力煤市场价格继续下跌,目前晋陕蒙地区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格已降至900元/吨以下。11月10日,动力煤期货主力合约报收于884元/吨,10月20日以来累计下跌51.9%。
旺季已启动 煤炭供给将继续改善
目前能源保供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保供之弦不能放松。据预测,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甚至容易出现极端天气,加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冬季高峰期取暖用电用气需求将不断攀升。
“冬春两季是能源消费高峰,煤炭需求还将在目前较高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在近日的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统筹增产保供和安全环保,紧盯煤炭生产,积极协调稳产增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有效增加煤炭生产能力。
据了解,截至10月底,山西已组织专家完成39座核增产能煤矿的报告评审和现场核查,预计净增产能4100万吨/年,预计全年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吉林正在协调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煤炭供应,同时加大进口煤的采购力度。
随着近期气温明显下降,我国北方地区正步入冬季用煤高峰期。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判断,今冬明春期间,预计我国煤炭需求尤其是发电供热用煤需求将比较旺盛,煤炭供应有望保持增长,判断煤炭供需偏紧局面将继续改善,发电供热和民生用煤将得到有效保障,煤炭价格或将稳中有降。
中信期货研究报告认为,当前煤炭紧缺的担忧有所缓和,而华北多地区提前启动冬季供暖,煤炭消费旺季提前启动。生产及运输将继续保持向电煤端的保供倾斜,鉴于终端库存已经达到20天的安全边际,后期消费的实际增长可能难以带动更大的补库驱动,多余的供应将逐渐流向市场贸易环节,现货重心仍有继续下滑的可能。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