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特斯拉中国终于拿出了张女士的车辆发生事故前半小时的行车数据,在发送给车主的同时,又通过中国市场监管报、新京报等媒体同步向大众公开了事故前1分钟的数据。
张女士的丈夫李先生深夜向大象新闻表示,特斯拉将数据公布于众之前,从未与张女士的家属有过联系。他表示不认可特斯拉出示的行车数据,特斯拉未经车主允许擅自将数据公布给媒体和大众,侵犯了车主个人隐私和消费者权益,会立即向郑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不过,就在4月24日晚,一名遭遇车祸的温州前特斯拉车主对财经网表示,得知张女士一方拿到数据后非常高兴,昨日他再次打给特斯拉希望获取自己的数据,但仍遭特斯拉拒绝。
此前,维权车主张女士与特斯拉僵持拉锯2个月之久,而在过去的100小时里,经历了上海车展车顶维权、央媒轮番批评、中国消费者协会等相继发声、市场监管总局责令等等多次上过微博热搜的事件,特斯拉最终从“决不妥协”到“深表歉意”。
数据的公布不是结束,事故真相或许刚刚被揭开一角,而特斯拉的真正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傲慢的形象之外,特斯拉与车主的沟通机制、车主权益保护、数据监管等更多问题尚未尘埃落定。
一、数据之争
特斯拉公开的车辆发生事故前1分钟数据,采用Excel表格呈现。
特斯拉表示,驾驶员30分钟内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的记录。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车辆时速为118.5千米,碰撞前时速降至48.5千米,同时车辆有多次超过100千米每小时和多次刹停的情况发生。
特斯拉向媒体提供的文字说明中表示:综上所述,车辆以较高速度行驶,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力度较轻,之后,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并发挥了作用,提升了制动力并减轻了碰撞的冲击力,制动系统均正常介入工作并降低了车速。
言外之意可以概括为:自动紧急制动功能救了高速行驶且操作不当的驾驶员一命。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汽车测评师汤海涛表示,从文字说明看,特斯拉表达的主要意思之一是车主之前是高速行驶,紧急刹车多次,最后没刹住车。
事实上,据此前媒体报道及张女士3月13日微博回应显示,特斯拉早在3月份已经向张女士提供了事故前1分钟内的数据。张女士当时明确表示对数据中“最后一次踩刹车前时速118.5千米”不认可,理由在于曾和朋友回到事发地点做过测试,认为以车流量、两个红绿灯之间的距离作为判断依据,事故发生时无法达到时速118.5千米。所以才要求特斯拉提供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
过去几天内,围绕特斯拉的产品质量质疑、傲慢的公关态度、事故车车主遭遇等讨论,使得特斯拉无法通过一张Excel表格数据扭转舆论倾向,“如何分辨特斯拉提供的数据是否真实”成为新的焦点。
据证券时报消息,“特斯拉的车辆数据是车辆网关读取车内各部件信号并以加密行驶存储。存储后的数据采用加密技术记录,无法直接读取、修改、删除相关数据”。
据4月22日,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多家汽车检测机构均表示,可以为车辆进行硬件方面的检测,但如果是软件或系统存在问题,以机构现有技术,不能保障检测出来。“特斯拉有自己的品牌保护,对隐私数据设置了限制,外界是读取不出来的。”“要检测特斯拉是否真的出现刹车失灵比较困难。”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特斯拉需要将数据提供给第三方,有像飞机一样的黑匣子。”
4月20日,郑州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曾回应媒体,在3月对车主与特斯拉进行三次调节,并称张女士不同意第三方进行技术鉴定,要求提供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而特斯拉均以“担心数据被用来炒作宣传造成不良影响”为由拒绝。
财经网注意到,根据特斯拉model3的用户手册第264页的免责声明来看,特斯拉公布数据的前提可能包括:车主同意、当局要求、用于为Tesla辩护、法庭下令、用户研究等因素。特斯拉此次不告而公开数据,或许认为此举为自己辩护,享有免责条件。
据此前财经网汽车及多家媒体的报道中,多名律师纷纷表达了共同的观点,即:特斯拉未经车主允许公开数据,侵犯了车主的行为。这些数据中涉及到车主的行车路线轨迹、驾驶习惯等信息,这些信息属于车主的个人隐私。且行驶数据通过与车辆的发动机号、行驶证等结合,完全可以识别车主的真实身份。
同时也有相反的声音出现。北京市中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焦梁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称,行车数据不能简单理解成张女士的个人隐私。“特斯拉安全性目前社会关注度很高,安全性已经关系到社会大众的安全。而且,行车数据仅仅是操作数据及车辆状态,且张女士是在公共场合驾驶车辆,应该不涉及隐私权的问题。”
特斯拉如今深陷舆论漩涡,何以至此?
二、车主索要数据被拒,傲慢背后是什么?
4月19日,郑州的张女士身穿胸前印有红色大字“刹车失灵”的白T恤,前往特斯拉上海车展,站于车顶高喊“特斯拉刹车失灵”。两名男子将张女士拽住手脚拖走后,此事发酵登顶热搜。
知名脱口秀演员史炎对此调侃:“特斯拉:顾客高于一切,但不能高过车顶。”
4月19日下午,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回应“她要求巨额赔偿,背后有人”、“我们绝不妥协,这是新产品发展必经的过程。”随后,中央政法委、中纪委相继发文点名特斯拉,特斯拉态度突变,公开道歉。4月21日,郑州郑东新区市监局责令特斯拉立即无条件提供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
无论是否发生此次风波,不能否认的是,特斯拉外观上极具未来感的设计、新能源技术上的领先,市值的疯狂攀升,再加上老板马斯克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让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几乎处于封神地位。
尽管早些年长期亏损,特斯拉市值却一路攀升至新能源车企全球第一。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形势下,上海工厂的Model 3的生产车间处于满负荷运转的状态,才能满足旺盛的订单需求”。为进一步抢占地盘,屡屡下调产品价格,割老车主的韭菜,但并不妨碍特斯拉销量在中国大杀四方。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共销售了13.7万辆,成为最畅销的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特斯拉在中国的收入也同比增长124%。过去五年特斯拉从中国大陆市场累计获取超过14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中国是特斯拉在全球的第二大销售市场,仅次于美国。这一切,都让中国区高层底气十足。
而在特斯拉封神之路的背后,是特斯拉近乎公开的对一切质疑甩锅的态度。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下半年至今,国内特斯拉疑似刹车失灵而导致的车祸事件已有10余起。
4月24日晚间,温州前特斯拉车主陈先生告诉财经网:2020年8月,他驾驶购买5个月的国产特斯拉Model 3时发生车祸,当场失去意识被路人送进医院。手术后昏迷十几个小时才醒来,肚子上留下了一个近40厘米的口子。
事故发生三天后,陈先生被抢救完才想起来行车记录仪,但查看时行车数据已经清空了。据陈先生描述,特斯拉拒绝向他提供事故发生前的数据,并认为事故是车主自己的责任,如果有疑问直接走司法诉讼。
张女士的数据公布后,陈先生再次打给特斯拉索要自己事故发生前的半小时数据,仍被特斯拉拒绝。在陈先生提供的录音中可以听到,特斯拉工作人员回复:出于保护隐私,需相关司法执法部门介入才能查看。
(4月24日,陈先生最新发布的朋友圈)
面对事故屡发,特斯拉均用自己出具的“后台数据”,证明车辆没有任何异常。而在某些案例中甚至甩锅“国家电网电流太大”“女性踩刹车力量弱”来解释故障,一度被网友诟病。
特斯拉的技术设置成为必然要讨论的问题。
比如特斯拉采用的单踏板驾驶模式——驾驶者通过一个加速踏板就能控制车辆的加减速,踩下加速脚踏板就是加速,抬起加速脚踏板就是刹车。
相比左面踏板、右边油门的传统汽车制动。单板模式的好处在于,背后的动能回收增加了电动车的续航。但在传统驾驶模式下,用户能够区别踏板去反应。应急情况下,用户由于经常加速、减速在一个踏板上,很可能错把加速踏板当成制动。
2021年1月9日,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的针对246例特斯拉“刹车失灵、意外加速”的调查报道。通过对EDR(汽车黑匣子)、视频等数据分析,最后报告显示,这246例事故的原因全部在于“误用脚踏板”。
除单板模式,特斯拉长期以来的最大卖点——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同样隐患重重。
特斯拉长期将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当成“自动驾驶”对外宣传。在2020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视频中,马斯克称:“我觉得我们已经非常接近L5级(无需人类驾驶者任何操作)自动驾驶了。”
这会导致用户对辅助驾驶与无人驾驶产生错误认知。4月21日,美国德克萨斯州,一辆特斯拉Model S汽车突然撞到路边的大树引起爆燃,车内两人死亡。火势扑灭后,调查人员发现两名遇难者一名坐在副驾驶座,另一名坐在后座。调查人员表示,事故发生时没人在驾驶车辆。
4月22日晚,美国《消费者报告》曝出特斯拉重大漏洞,该杂志工程师轻松骗过特斯拉Model Y,使其能够在驾驶位为空的情况下以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模式行驶。在其半英里封闭测试赛道几次实验中,Autopilot系统没有发出警告或以任何方式提示驾驶员座位为空。
恒大研究院在特斯拉研究报告中就指出,特斯拉和马斯克在Autopilot驾驶系统的宣传上一直过度承诺和夸大。大多消费者在没有深度了解的情况下,可能存在被“自动转向、自动泊车”等字眼欺骗的情况,导致驾驶过程中放松对车辆控制,进而造成安全事故。
单踏板模式、辅助驾驶,这些新型技术正是特斯拉副总裁陶琳采访中提到“这是新产品发展必经过程”的真正含义,即:新模式的诞生,需要改变和培养消费者的习惯,这需要过程。
特斯拉希望用户主动改变跟上自己的脚步,而不是相反。它甚至也不在意自己的公共形象。
去年10月,美国媒体Electrek报道称,因为马斯克个人认为公共关系或媒体关系部门没存在的必要,除了在欧洲和亚洲市场还保留一些公关经理,特斯拉美国的公关团队已经全部解散。美国媒体和用户唯一能够获得特斯拉官方回复的途径,就是马斯克拥有四千万粉丝的个人Twitter。
中国副总裁陶琳是这样描述她眼中的媒体:“我们不会砸大量的广告费用去做公关,尤其自媒体是一个更加经济化的运作模式,我们是不会花钱去在自媒体上做投放的。”对媒体的提防溢于言表。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特斯拉自我监督还是由相关部门介入监督,中央政法委此前批评的特斯拉骄纵豪横的“老爷公关”风格,应该不会再出现了。
三、监管箭在弦上,特斯拉陷入被动
数据公布当晚,另一名特斯拉车主安保佳发微博:感谢张女士的勇敢,“最近刚刚得到消协最新批复,纯电动车在使用和行使过程中产生的行车数据,消费者享有知情权,企业需无条件提供。有了这个规定,以后再有纠纷,大家得到数据会便利很多。”
正常的行车数据获取环节应当是:车主提出获取数据需求——车企根据需求提供相应数据——第三方部门查验数据真实性。
此前,车主最大难题在于如何从特斯拉那里获取自己的行车数据。而现在,难题转变为不相信特斯拉单方面出具的车辆“行车数据”。
工信部人才交流专家、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向媒体表示:特斯拉公布数据或是一个‘伪命题’。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后,特斯拉自己再来公布数据,它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数据是否可信呢?谁能证明数据的真实性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则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车企对于车辆的核心数据拥有着天然的主导权,应当将数据托管给政府,如果发生交通事故,由政府来公开这个数据,这个数据于消费者才是可信的。”
其实,今年4月7日,工信部已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网联安全问题,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紧接着的4月13日,陶琳在中国发改委组织的桌论坛上表示,特斯拉在中国采集的数据会严格遵守中国对于数据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本地储存。
没想到,时隔一周后,车展维权事件,最终会成为智能汽车数据监管讨论的导火索,也让特斯拉再次被动起来,当下这一切或许脱离了它的节奏。
4月2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还表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在加快推出“汽车大数据交互区块链平台”,目前正在试运行,预计今年6月正式发布。王耀表示,该平台考虑的方案是,企业将数据指纹上传到该区块链平台,数据将通过单向加密算法处理,上传后不可篡改。如果车企遇到数据公信问题,可以调出当时的数据包,与上传至平台的指纹做比对,即可得出真实结论。
假设数据经由权威部门公布,第三个难关则是,交由谁来检测才能出具可信的检测报告?
特斯拉公布事故车辆行车数据后,资深汽车达人,微博拥有358万粉丝的闫闯,对于特斯拉公开的数据进行评论,称汽车的速度从110km降到40km,至少会开出三四十米,称“对于普通人是玩命刹车的力度”,特斯拉数据是刹车问题的实锤。
知名汽车博主曾颖卓发布视频,称在事件发生后,进行了实地测试,发现当后轮撞上路边的凹台,电子系统就全部失效,此时特斯拉的刹车会变得非常的硬。
尽管相关人士解读众多,众说纷纭之际,仍没有权威检测机构出来证实。
此前,特斯拉称张女士拒绝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提议,但张女士在面对媒体时表示不信任特斯拉,“我只是拒绝特斯拉指定的这一家检测机构”。她在微博发长文解释“公开资料显示,该机构的业务是:3C认证、管理体系的认证、以及3C培训,没有与汽车技术鉴定相关的业务。我只是希望选择一个专业权威的机构进行鉴定。”
中新经纬的报道中分析,目前很难找到第三方机构能检测出特斯拉刹车事件的真正原因。“特斯拉作为智能汽车,按传统汽车的成熟标准检验不了。特斯拉上市时间不长,技术迭代日新月异。法规、行业标准也都还没有跟上。”
4月22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对特斯拉维权事件做了点评,他认为政府监管部门可以提出以下监管要求,包括:有驾驶辅助系统的汽车都应该搭配行车记录仪,同步记录辅助系统的运行情况,同时应该记录油门、刹车、转向等基础数据。
特斯拉遇到的问题,造车新势力们迟早也会遇到。早早地献计献策,未雨绸缪,降低风险,不失为好办法,毕竟,他们已经从特斯拉身上看到了傲慢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