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IPO > 单一产品营收占九成 24亿买理财 均瑶大健康IPO财融资目的遭质疑

单一产品营收占九成 24亿买理财 均瑶大健康IPO财融资目的遭质疑

2020-04-28

均瑶大健康递表深交所:单一产品营收占九成、24亿买理财融资目的遭质疑|IPO研究院


日前,乳酸菌饮品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瑶大健康”)再次提交《招股说明书》冲击A股,拟登陆创业板。此前,因为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暴雷,公司不得不更换了审计机构。

据《每日财报》的了解,均瑶大健康法定代表人为王均瑶。均瑶集团自上世纪90年代设立起即进入乳制品及含乳饮料行业,并逐渐成为这一行业中知名品牌,是国内最早开发和生产塑瓶长效灭菌奶的企业之一,先后开发出利乐包、塑瓶奶、AD钙奶、屋顶包、塑杯酸奶和贝贝牛等8大系列40多个品种和规格。

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募集11.99亿元用于均瑶大健康饮品湖北宜昌产业基地新建年产常温发酵乳饮料10万吨及科创中心项目、均瑶大健康饮品浙江衢州产业基地扩建年产常温发酵乳饮料10万吨项目以及均瑶大健康饮品品牌升级建设项目。

《每日财报》注意到,如同一波三折的上市进程,公司面临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压力增大的挑战。

营收下滑,结构单一

均瑶大健康为食品饮料生产企业,主营含乳饮料中常温乳酸菌饮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其他健康饮品。2017年-2019年,均瑶大健康营收分别为11.46亿元、12.87亿元、12.46亿元,去年同比下滑3%;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2.81亿元、3.04亿元。过去几年,均瑶大健康的业绩出现明显的增长乏力现象。

业绩增长的乏力和行业的生态现状有直接关系。食品饮料行业为完全竞争市场,行业集中度不高,同行业品牌间可替代性强,竞争激烈。例如,受到近年来常温乳酸菌饮品高增长及高利润的驱动,各大厂商及不知名厂商纷纷进入该领域。同行业产品间存在通过降价、促销等方式增加产品销售的情况,对企业盈利造成压力。未来如不能通过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加产品壁垒等方式减少竞争,行业的盈利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除此之外,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从1月份开始在全国爆发以来,国家及各地政府均采取了延迟复工等措施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从招股书的信息可知,均瑶大健康在湖北有生产基地,疫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产品结构单一始终是均瑶大健康的一大硬伤,2017—2019年,公司乳酸菌饮品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1.3亿元、12.6亿元和11.8亿元,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99.02%、97.71%和95.37%,其中“味动力”系列乳酸菌饮品(瓶装)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1.2亿元、12.4亿元和11.1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7.53%、96.51%和89.48%。一款产品几乎完全决定了公司的命运,均瑶大健康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局限。

虽然公司已持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但相关项目实现预期的目标任务仍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资源,而且从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均瑶大健康曾于2017年推出“奇梦星”系列膨化食品,但因销售未达预期且造成无形资产损失,自2019年起停止生产销售。公司存在产品系列相对单一的风险,如未来出现该系列产品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募资的必要性和扩张的合理性遭受质疑

从招股书传递出的信息来看,均瑶大健康似乎并不缺钱,报告期内频繁购买理财产品。2017年至2019年,均瑶大健康的利息收入分别为1097.83万元、1586.95万元和2199.74万元,呈现逐年攀升态势。

均瑶大健康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的利息收入主要为购买银行存款产品取得的收益,购买对象主要包括浦发银行(10.370, 0.03, 0.29%)“利多多B存款”、“浦发银行智能存款产品”、上海华瑞银行“户户赢”委托管理存款、上海华瑞银行“智慧存”存款产品以及上海华瑞银行结构性存款B款(瑞智存)银行存款产品。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均瑶大健康购买了关联方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保本型“户户赢”、“智慧存”和“瑞智存”委托管理存款产品并取得利息收入,期间的本金发生额合计为24.3亿元。

截至2019年末,均瑶大健康账上的货币资金数额约10.62亿元,与此同时并没有长短期借款,可以说现金流非常充足。在此背景下,均瑶大健康想要募集资金约12亿元用来扩张建设,公司募资的必要性受到广泛质疑。

另一方面,均瑶大健康长期处于自有产能利用不足、严重依靠代工的状态,产能利用率低下和扩大生产产生直接的矛盾。

招股书显示,均瑶大健康此次募资拟用于宜昌产业基地、衢州产业基地各年产10万吨常温发酵乳饮料项目等。然而,2017年-2019年,均瑶整体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1.78%、64.39%、65.42%,非常之低。与此同时,其代工厂产量曾连续多年超过总产量的50%。截至新招股书签署日,均瑶合作代工厂数量为11家,代工比例约为36%。产能利用率长期处于低位,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扩大产能将会进一步造成利用率的下滑,公司募资的扩产的合理性也遭受质疑。(来源:每日财报)

文章标签: 最新 IPO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