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IPO > 深交所约谈券商后首例!唯都股份IPO临门逃单,国信证券投行执业质量雪上再加霜

深交所约谈券商后首例!唯都股份IPO临门逃单,国信证券投行执业质量雪上再加霜

2022-09-06

      在扛过了严苛的证监会现场抽查后,上海唯都市场营销策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唯都股份”)IPO在历时14个月的前期问询后,终究还是未能迎来成功的曙光。

  2022年9月5日晚间,本已迎来了登上创业板上市委审议会议接受其资本化命运裁决的机会的唯都股份,被深交所一则补充公告在上会前夜终结了其IPO之旅。

  “鉴于上海唯都市场营销策划股份有限公司的保荐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撤销保荐,按照相关程序,本次上市委审议会议取消审议上海唯都市场营销策划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上市申请”,9月5日晚间,深交所发布《创业板上市委2022 年第 61 次审议会议补充公告》称。

  2022年9月6日,便是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2022年第61次审议会议拉开帷幕之日,原本在这场会议上首家上会受审的唯都股份应是没有机会出现在上市委员的面前。

  “唯都股份此次在上市前夜撤回申请并不意外,这家企业的IPO结果在早前并不被业内看好,如果不撤回申请,其被否决的可能性颇大,因为其在许多关键的标准上,都在向近期愈加严格的创业板‘三创四新’的定位审核标准底线提出挑战。”9月5日晚间,沪上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负责人士告诉叩叩财讯。

  早前,对于此次唯都股份IPO的审核结果,业内更有人士喊出了“不是你否决,就是我沉默”的评论,这也可窥见圈内人士对唯都股份上市之路的悲观。

  唯都股份为一家以主要满足行业知名大型品牌客户需求为核心,围绕客户关系管理 (CRM)主线,为品牌客户提供整合技术、数据和运营服务的创新 CRM 解决方案的企业。

  此次IPO,唯都股份则原本计划发行不超过1250万股以募集4.05亿资金投向“汽车行业 CRM 服务升级建设”、“多行业 CRM 服务拓展”、“品牌数字化营销体系建设及产业化”等三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一家彻头彻尾的营销公司,其如何满足以“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创业板定位要求”一直是困扰其IPO的关键。

  “唯都股份上会前撤回申请的确是与创业板定位难符有关。”9月5日晚间,一位接近于唯都股份IPO的中介机构人士向叩叩财讯承认,虽然过去几年中,在创业板注册制下也有同类的营销公司上市成功,但在近年来,监管层越发强调创业板定位属性要求的当下,唯都股份要想成功闯关IPO获得上市委的认可,的确是比较困难了。

  值得一提的是,唯都股份也是在深交所日前为“进一步督促保荐机构勤勉尽责,切实承担起核查把关职责”而约谈在创业板发行上市中履职尽责不到位的八家保荐机构后,明确向业界传导“压实投行‘三道防线’责任,要求保荐机构合力把关”的趋势后,首例主动或因难符创业板定位而撤回IPO申请的企业。

  9月2日晚间,深交所公开表示,8家保荐机构被约谈,这些被约谈的机构在投行业务出现的问题反映出“三个不到位”:一是发行上市准备不到位。有的发行人、保荐机构仍然存在“闯关”心理和“占位”习惯,对发行人内部治理和内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未整改规范到位即“带病申报”。二是勤勉尽责不到位。有的保荐机构核查把关不主动、不深入,审核中对发行人业务经营、会计处理等重要事项禁不住问询,未能提供合理解释,被开展现场督导或现场检查后打起“退堂鼓”。三是创业板定位理解不到位。有的保荐机构对创业板主要服务创新型成长型企业认识不深刻,少数申报企业不符合创业板“三创”“四新”要求,在审核中主动撤回或被否决(详见叩叩财讯相关报告《深交所约谈八家券商背后:谁是创业板IPO保荐“逃单王”?国信证券项目三成遭撤回,海通证券后来居上,民生证券八月遇多事之秋!》)。

  此次唯都股份IPO的铩羽,又让本来投行项目在近年来就因执业质量问题备受争议的国信证券再度“雪上加霜”。

  是的,唯都股份此次IPO的保荐机构正是近年来数家上市项目命途多舛的国信证券。

  据叩叩财讯统计,自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9月5日,国信证券目前共参与了47家创业板IPO的申报保荐工作,但算上刚刚在上会前夜撤回申请的唯都股份,这些由国信证券护航的企业中,已经有18家公司的IPO铩羽,几乎已占其创业板保荐项目总数的四成。

  1)挑战创业板定位“底线”的背后:大客户惊现关键人关联之影

  在唯都股份的多份IPO申报材料中,其曾花费大量的笔墨向深交所解释并证明自己符合创业板所要求的“创新、创造、创意特征”和“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新旧产业融合情况”。

  其表示,自己围绕客户关系管理(CRM)主线,集CRM 策略咨询、CRM数字化、数据分析和挖掘、创意设计、运营服务和零售辅导于一体,为品牌客户提供整合技术、数据和运营服务的创新CRM解决方案。

  唯都股份还称,自己提供的 CRM 创新解决方案涉及频繁且深入的整合技术、数据和运营服 务融合,是一种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和商务服务产业的融合业态。并称“公司定位的 CRM 创新解决方案在目前 A 股市场上没有同类公司,在非上市 公司中也没有规模相仿的本土企业”、“该种深度融合的服务业态,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使得公司在和国际知名 CRM 公司竞争中具有差异化的竞争力。因此,公司的业务定位是一种创新的业态”。

  但说为创新的CRM业务,但其业务模式模式并不复杂,尤其是中间的必要环节,便是就是帮一些知名汽车企业通过呼叫中心的电话方式营销。

  唯都股份一边宣称“呼叫中心业务是一种常用的客户沟通手段,其业务执行需要技术、数据服务等支持,并与CRM 全案、CRM 系统及应用、线下活动、零售辅导等紧密配合,是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中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但同时其又不得不承认“呼叫坐席具有技术门槛较低、薪酬水平较低、用工量大、流动性较高的特点,为解决坐席用工不足的问题,曾采用劳务派遣、劳务用工方式补充用工”。

  纵然唯都股份在其保荐机构国信证券的“护航”下,用极其繁复和晦涩的文字“包装”着其业务的“三创四新”,看起来尽显“高大上”,来应对深交所对其屡屡提出的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的追问,但在研发费用、专利技术等真正能反应企业“三创四新”的硬指标上,种种数据之下,都让其各种粉饰业务的文字显得颇为苍白。

  据唯都股份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在其此次IPO报告期内的2019年至2021年间,即便在2021年即最近一期会计年中研发费用突击爆发增长,但三年间共计仅不到1150万的研发费用几乎接近了创业板拟IPO企业的最低纪录。

  日前,业内有传闻称,监管层对创业板IPO审核的标准进一步作出具象要求,其中主要包括对“创新性”和“成长性”指标的调整,要求拟创业板IPO的企业需满足“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或者合计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等两条。

  反观唯都股份,在2019年至2021年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326.17万、283.14万和540.18万元,三年间,合计金额不仅远低于5000万,而复合增长率即便是在2021年大幅增长的前提下,也仅录得11.3%。

  说过成长性,唯都股份在2019年至2021年间,其营收分别为19498.59万、20899.54万和26073.33万,同样,纵然2021年营收“突击大增”,但三年间的复合增长率也仅为15.6%,也距离20%距离颇大。

  更需要指出的是,不断例证自身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唯都股份,不仅在报告期内成长性乏力,研发投入垫底,其更少见的无任何发明专利傍身。

  截至到2022年9月,唯都股份称自己目前手握两项专利,但这两项专利实际上不但不是发明专利,连实用新型专利都不是,仅是两例“外观设计”专利,这两项“外观设计”专利为2021年1月唯都股份刚刚成立的子公司唯都网络拥有。

  在唯都网络中,唯都股份持有其70%的股份,另30%的股份则由自然人何少伟持有。

  在唯都股份最新公布的招股书(上会稿)中,对于何少伟的描述少之又少,仅一处提及其名,只称其是唯都股份子公司唯都网络的自然人股东。

  但事实上,何少伟对于唯都股份而言可谓不可忽略的关键人物。

  在揭秘神秘人物何少伟的真实身份之前,有必要先来看看唯都股份在2019年之后的营收情况。

  2021年,原本在前两年业务似乎已陷入增长瓶颈的唯都股份突然营收大增。

  从2019年和2020年皆在2亿营收规模难有突破之时,2021年,唯都股份营收大增近30%,使得其当期营收突破2.6亿。

  2021年营收大增的背后,唯都股份第一大客户沃尔沃居功至伟。

  在2019年至2021年间的IPO报告期内,唯都股份客户集中度风险一直存在,其前五大客户在这三年内销售收入分别 为15887.26 万元、17186.42 万元和 21553.87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 例分别为 81.48%、82.23%和 82.73%。

  不过,唯都股份对任何一家客户的依赖度皆未有沃尔沃般“深刻”。

  在过去三年间,捷豹路虎、大众汽车、上汽通用、宝马、奔驰和沃尔沃皆是其前五大客户名单中的常客,但其中大部分客户,如捷豹路虎、大众汽车、上汽通用等三家,在三年内对唯都股份的营收贡献皆在逐年递减。奔驰虽然2020年对唯都股份的采购有所增长,2021年也开始了消减的趋势。宝马虽然连续三年中对唯都股份的营收贡献保持增长,从2019年的5057万的销售额增长到2021年的5678.59万元,复合增长率也不到6%。

  沃尔沃与其他几家大客户不同,似乎要将与唯都股份的深度绑定进行到底。

  唯都股份此次IPO申报材料显示,2019年至2021年间,虽沃尔沃皆为其第一大客户,但在2019年至2020年间,其对唯都股份的贡献分别为5220.52万和6462.70万元,与第二大客户宝马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占其当年的营收比重也在26.7%和30.92%左右。

  时间进入2021年,也就是唯都股份IPO最关键的一期财务年中,沃尔沃突然加大与唯都股份的合作,使得当期唯都股份来自沃尔沃的营收一举过亿达到了1.103亿,较2020年足足增长近5000万,这也使得其来自于沃尔沃的营收占比达到了42.31%。

  唯都股份称其与沃尔沃的合作开端可追溯至2015年,但真正开始深入合作,沃尔沃对其的营收爆发则始于2018年后,即是在2019年开始,沃尔沃成功坐上了其第一大客户之位。

  唯都股份与沃尔沃在2018年后的合作爆发背后,则似乎无法绕开一个关键人物的存在,这人便是在2021年化身于唯都股份的合作方,成为唯都股份子公司唯都网络唯一自然人股东的何少伟。

  据叩叩财讯获悉,在唯都股份与沃尔沃的合作业务爆发其的2018年之后至2020年间,何少伟的另一身份便是沃尔沃市场部的运营总监。

  2020年9月,何少伟从沃尔沃离职后不久,仅仅三个月后,2021年1月便与唯都股份共同出资设立了唯都网络。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曾在沃尔沃担任市场部运营总监,负责业务正好主管与唯都股份营销业务对口的关键人,还曾是唯都股份的前员工。

  在2017年之前,何少伟曾在唯都股份担任其O2O业务事业部总监长达四年之久。

  在何少伟离开沃尔沃的运营总监一职后,再度回到老东家唯都股份,自然受到了“功臣”般的待遇,不但成为了唯都股份子公司的合伙人,还出任唯都网络的总经理。

  成立于2021年初的唯都网络,主营业务则是进行零售 CRM 数字化产品的研发。

  唯都股份在解释2021年研发费用突增时,也承认2021年研发费用从2020年的283.14万增加近一倍至540.18万,主因便是对零售 CRM 数字化产品的研发投入的增加。

  唯都股份2021 年由何少伟负责创新开发的零售 CRM 数字化业务中的 DCC 数字化业务,又是率先在沃尔沃试点成功。

  “何少伟的身份,的确很难不让人怀疑唯都股份获取沃尔沃相关业务的独立性。”上述投行负责人坦言。

  2)国信证券保荐业务执业质量堪忧

  无论何种原由,唯都股份在IPO上会前夜的临阵脱逃,显然让作为其保荐人的国信证券投行业务更陷雪上加霜的境地。

  这已经是在创业板注册制下,国信证券失败的第18例保荐项目了,要知道,截至目前,国信证券一共向深交所申报的由其担任保荐工作的创业板IPO项目共计才47家,IPO保荐业务的失败率高达38.3%。

  随着唯都股份IPO申请的撤回,国信证券更是夯实了其成为了创业板保荐“逃单王”的事实——无论是IPO撤材料的数量还是占项目数量的比例,皆位居A股百家券商之首。

  “IPO业务的失败率最能体现一个投行机构的执业质量,尤其是申请材料撤回的数量,刨除一些企业本身的突发性状况外,大部分撤回材料的企业皆是因为不符合板块定性、内控存在缺失、业绩增长持续性问题以及信息披露存在缺陷,这些问题的背后,很多都反映了保荐机构的执业能力和尽责态度问题。”上述投行负责人表示。

  显然,国信证券两年18例创业板保荐业务失利,其中14例为在上会之前撤回申请,这一庞大的数据背后,国信证券的保荐业务执业质量是不得不令人担忧的。

  仅在2022年过去的几个月中,加上唯都股份在内,国信证券已有6单创业板IPO保荐项目在上市前撤回申请。

  除了这6单主动“认怂”而逃单的项目外,2022年以来,国信证券保荐的创业板上市项目便已经有两单在上会时遭到上市委否决,分别为在2022年3月3日上会审核的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和2022年2月18日上会受审的亚洲渔港。

  据叩叩财讯统计,2022年以来,共有11家企业的创业板IPO上市申请遭到否决,其中国信证券连中两元,这也使得国信证券和西部证券(6.4400.000.00%)一道成为了2022年中保荐项目遭否最多的券商。

  可以合理预见的是,如果9月5日晚间唯都股份IPO坚持上会审核,那么国信证券将迎来年内第三家被否的创业板项目也是极大概率的事件。

  正如上述所言,唯都股份此番临时撤回IPO申请的警示意义非同以往,更在于其是在深交所因“督促保荐机构勤勉尽责,切实承担起核查把关职责”而约谈八家券商之后的首例。

  9月2日晚间,深交所发布公开信息称,近期,对创业板发行上市中履职尽责不到位的8家保荐机构的投行、质控、内核负责人以及保荐代表人实施谈话提醒,以进一步督促保荐机构勤勉尽责,切实承担起核查把关职责。

  据叩叩财讯从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处获悉,在深交所集体约谈这8家保荐工作不力的中介机构背后,除了一直备受争议的IPO现场抽查“一查就撤”的状况长期难有改观外,还有自2022年6月以来正在不断爆发中的创业板IPO申请撤回大潮和近期多家拟创业板IPO企业因“质量”问题而闯关被否。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共有98家拟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以主动撤回申请的方式在获得上会之机前终止了其IPO之旅,其中,自6月以来的短短三个月中,撤回申请的拟创业板上市企业家数便达到了58家,数目远超过此前五个月的总和,在最近的三个月中,又以8月为IPO创业板上市失败的数量为最,在这一个月中,不仅有23家企业主动撤回了其IPO申请,另外还有3家拟创业板上市的申请在上市委会议中遭到了否决——这也意味着,在过去的2022年8月中,便已经有26家拟创业板上市企业的IPO计划被宣告终结——这也创下了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以来单月最大的IPO失败纪录。

  在创业板IPO撤回潮和否决数量高企的背后,早前曾有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主因还是在于“一些发行人和保荐机构秉存‘侥幸’心态,‘占位’思想明显,许多不成熟的项目也提前申报”,“另一些保荐机构对监管层的要求理解不到位,执业能力有缺陷且不尽职”。

  约谈的警示刚刚向市场释放不久,创业板IPO“逃单王”国信证券的项目即成为了首例典型,这的确或许并不让人感到惊讶。

  回想十余年前的2009年,同样是创业板,国信证券因把握机遇,抓住当年创业板的开板之机,完成了其保荐业务的弯道超车,一时风光无限,一度在创业板IPO保荐数量和承销规模上将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老牌券商大佬抛至脑后,创造了二线中小券商逆袭的标杆。

  多年沉沦后,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的改革,国信证券也曾寄希望抓住这一变革时机再现当年投行业务的辉煌。

  但时至今日的种种表现,国信证券的投行业务是否真的已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时至今日,国信证券在创业板中处于问询待上会审查的项目仅剩6家,这六家拟IPO企业的上市申请大部分是在2022年6月才刚刚受理,等待这六家企业的上市命运又将何继?此前历经诸多挫折的国信证券能否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并审慎反省?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文章标签: 最新 股票 IPO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