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因疫情导致四大业务板块停产,“碳纤维龙头”光威复材(49.830, -1.65, -3.21%)(300699.SZ)发布了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4月12日,光威复材披露的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18%。
与此同时,光威复材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则显示,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91亿元,同比下降约5%,净利润2.07亿元,同比下降5.37%。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光威复材强调,除定型碳纤维产品价格同比下降外,疫情导致部分业务板块停工停产,物流中断,影响了生产和产品交付。
毛利率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光威复材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山东威海,是国内碳纤维行业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也是目前国内碳纤维行业生产品种最全、生产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整的龙头企业之一。
从具体业务来看,光威复材主要包括碳纤维、通用新材料、能源新材料、复合材料、精密机械五大板块。其中,以碳纤维为主要产品的拓展纤维受量产定型碳纤维降价、民品价格上涨以及碳纤维产品品种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实现收入12.75亿元,同比增长18.32%。
以风电碳梁为主要产品的能源新材料板块在主要原材料碳纤维和树脂价格大幅上涨、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全年实现收入8.08亿元,同比增长12.56%;以预浸料为主要产品的通用新材料板块实现收入3.59亿元,同比增长51.94%;复合材料板块全年实现收入0.96亿元,同比增长141%;光威精机板块全年实现收入0.48亿元,同比增长60.46%。
界面新闻注意到,报告期内,光威复材的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4.81个百分点,其中碳纤维及织物的毛利率同比下降5.11%,碳梁毛利率下降5.49%。
光威复材对此解释称,毛利率下降主要是受量产定型碳纤维价格下降以及民品业务贡献比例提高双重影响,但公司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扣非净利润增长速度高于净利润增长速度7.77个百分点。
不过,随着2022年降价政策对产业链影响的递进,光威复材坦言,作为公司核心产品和收入、利润的主要来源,量产定型碳纤维产品价格在2021年降幅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对公司经营构成较大压力。
疫情致四大板块停产
值得一提的是,3月15日,光威复材发布公告称,因威海近期突发新冠疫情,公司及所属在威企业自3月9日零时起暂停生产经营活动,员工居家防疫,物流停运。仅有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在独立厂区内闭环运行、维持部分产线连续生产。
受停产影响的业务涉及通用新材料、复合材料、能源新材料、精密机械四大板块。根据2021年度业绩快报数据(未经审计),此次停产的四大板块2021年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51.09%,占据半壁江山。
光威复材彼时坦言,停产将对公司2022年一季度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具体影响程度视后期疫情发展和防控情况,目前尚无法预计。不过,若按照停产板块营收占总营收的50%,停产时长半个月粗略计算,停产对于营收的影响与一季度业绩预告同比下降约5%大致吻合。
4月12日,光威复材新增3家机构对其2022年度业绩做出预测,6个月内累计共19家机构,预测2022年净利润均值为10.2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4.96%。每股目标价格最高预测97.50元,最低预测64.44元,平均为85.13元。
不过从二级市场来看,进入2022年以来,光威复材的股价跌跌不休,4月12日盘中股价更是创下近两年来的新低49.70元。
谈及今年的重点任务,光威复材表示,公司在航空、航天等领域高端装备用碳纤维业务仍将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贡献来源。根据目前已知订单计划,生产任务艰巨,下阶段将开展相应提产工作,全力保证订单按时交付,满足顾客需求。
界面新闻注意到,为进一步对冲疫情影响,纾解企业复工复产压力,威海市近日发布《应对疫情影响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第二批)》,明确从缓解企业用工压力、畅通交通运输物流、缓解企业资金占压问题、降低进口非冷链货物防疫成本、强化生产生活保障等五个方面入手,制定了16条具体措施。
措施中包括,对于生产经营正常、受疫情影响遇到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零费用、零门槛办理无还本续贷; 全面畅通市域内交通物流,不得“层层加码”、升级防控措施等。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