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金融 > 海南离岛免税优惠政策不断更新 违规“海代”冒头自称“全能代”

海南离岛免税优惠政策不断更新 违规“海代”冒头自称“全能代”

2020-08-20

“我于7月底和家人去海南玩儿了一圈,还分别去三亚海棠湾免税店和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购买了近3万元的免税商品,的确是国内‘旅游+购物(免税)’的首选之地。”河南省信阳市市民郑丽丽(化名)8月18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海南免税商品比官网价优惠15%-60%。她举例道,一瓶75毫升的SK-II赋活修护精华露在线上官方旗舰店售价为1700元,免税价仅为1429.7元(免税店贴标价1682元打八五折);一个雅诗兰黛持妆无瑕柔雾气垫官网价为420元,免税价仅为289.8元(免税店贴标价322元打九折),差价达130.2元;一只阿玛尼臻致丝绒哑光唇釉官网价为310元,免税价两只仅需268元(免税店贴标价折上折)。

  在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新政的带动下,免税经济掀起一股热潮,可“海代”(海南免税商品代购)也闻风而至。《证券日报》记者近日通过暗访调查了解到,有“海代”及消费者利用免税政策优惠谋求套利。

  免税购物额度做“加法”

  事实上,离岛旅客购物免税政策是国家赋予海南的特殊优惠政策,自2011年实施至今共经历了五次调整,目前已实现离岛旅客全覆盖。

  今年6月1日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为落实要求,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于6月29日发布《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明确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不限次;扩大免税商品种类,增加电子消费产品等7类消费者青睐商品;仅限定化妆品、手机和酒类商品的单次购买数量;旅客购买商品超出免税限额、限量的部分,照章征收进境物品进口税;具有免税品经销资格的经营主体可按规定参与海南离岛免税经营。自2020年7月1日起实施。

  与此前政策相比,《公告》做出的主要调整包括:一是免税购物额度从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二是离岛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三是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四是以额度管理为主,大幅减少单次购买数量限制的商品种类。五是鼓励适度竞争,具有免税品经销资格的经营主体均可平等参与海南离岛免税经营。六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明确参与倒卖、走私的个人、企业、离岛免税店将承担的法律责任。

  如今,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据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显示,7月1日至27日,海关共监管海南自由贸易港离岛免税销售金额22.19亿元、购物旅客28.1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34.19%、42.71%;环比分别增长45.51%、12.63%。

  此外,自3月17日起,海南还推出“离岛免税补购活动”,明确已离岛的旅客在180天内可以用剩余额度在补购线上平台继续选购免税商品。据统计,补购平台上线一个月,销售额就达到8112万元。

  “海代”活跃 律师警示风险

  不过,就在消费者享受海南派发免税“福利”的同时,代购圈也掀起了一阵“海南热”,“海代”日渐活跃。

  8月18日,《证券日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及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发现了“猫腻”。当记者在上述两个平台输入“海南离岛”或“海南补购”等关键字后,就会出现大量带有“代购”“代拍”“人肉背回”“来图询价”等字样的链接,记者点击进入发现大多是个人“海代”发布的链接。

  记者观察发现,个人“海代”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未来2个月内要离岛的“海代”,可在实体免税店为消费者购买免税商品并带出岛,到达目的地后邮寄给消费者;另一种是已经离岛且不超过180天的“海代”,可用离岛信息等注册的个人账户在海南离岛补购商城官网为消费者代拍免税商品,生成订单后发链接给消费者自行支付。上述两种情况均需要价格不等的“代购费”或“代拍费”。

  《证券日报》记者随即和一位声称要在8月底离岛的“海代”沟通,对方让记者先自行在三亚国际免税城官网挑选商品,然后截图询价。当记者将免税价为7710元的iPhone11 Pro(256GB、深空灰色)的图片发给对方时,对方表示支付7850元就可享受商品包邮,而该款手机在官网的售价为9999元。

  另一位自称将在8月25日离岛的“海代”对《证券日报》记者放出“豪言”,“只要是海南免税商城官网上有库存的商品,我全都能代购到,代购费根据商品价格和品种来定。”为了增加可信度,该“海代”发布的代购链接里还放了一张飞机票截图。

  随后,记者还咨询了两位已经离岛的“海代”。其中一名“海代”在收到记者从海南离岛补购商城官网上挑选的免税价为1870元的黎珐双球滚轮水钻美容仪(官网售价含税38280日元)的图片后说道:“向我支付3%(56.1元)的代拍费,现在就能帮你下单,商品由官方直邮到你家。”记者注意到,该“海代”在某电商平台上发出的代拍链接里显示着“月销135单”。

  另外一位“海代”则按照商品件数收代拍费,即1件15元、2件25元、3件30元等,相当于件数越多越“划算”。当《证券日报》记者告知对方欲购买价值近3000元的两件商品时(60毫升海蓝之谜经典精华乳霜1931.4元、50毫升圣罗兰反转巴黎女士香水665.1元),对方称,“没有问题,上海日上免税店的代购我也做。”而上述两件商品在官网的售价分别为2680元和1090元。

  事实上,近日,在海关总署缉私局、海南省打私办的统一指挥下,海口海关缉私局联合地方公安机关,在海口、三亚等地对套购离岛免税商品牟利的团伙开展了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以来的第二轮精准打击。此次行动共打掉离岛免税商品套购团伙9个,抓获涉案人员40名,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4人,现场查扣涉案离岛免税物品一千余件。

  对于套购团伙、代购个人及最终购买者利用免税政策套利的行为,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朱奕奕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团伙组织收购他人离岛免税额度套购离岛免税商品,并向市场出售牟取非法利益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可能构成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或者走私行为,应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个人通过代购、代拍等方式在网络售卖于海南购买的免税品违反的是《办法》第17条的规定,“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购买免税品或将所购免税品在国内市场再次销售”。虽不构成走私等违法犯罪行为,但应由海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且自海关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3年内不得享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并可依照有关规定纳入相关信用记录。《办法》并未对最终购买者从中套取利益的行为作出规制。

  但朱奕奕同时强调,对于购买者,《办法》规定:“购买或者提取免税品时,不得提供虚假身份证件或旅行证件、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身份证件或旅行证件,或者提供虚假离岛信息,否则将由海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且自海关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3年内不得享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并可依照有关规定纳入相关信用记录。”

  “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新政出台的初衷是有效促进海南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旨在增强对来往客商的吸引力,而部分团伙、个人利用新政牟取非法利益与政策初衷背离,应想办法堵住政策漏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既要严格出关审查,还要对个人代购严格实施年限额制度,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审查,防患于未然。

  朱奕奕建议,应在《办法》等法律规定中进一步明确出卖、出借免税额度游客的法律责任,以及最终非善意消费者的责任,对制度进一步优化。

  “9个离岛免税商品套购团伙被打掉,充分显示不法分子的违规违法行为已被关注,监管部门正在出手整治。”刘向东建议,监管部门还应对偷税违规套利行为依法建立惩罚机制,提高惩罚成本,以便形成威慑,减少套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