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家上市公司,4.64万亿元市值,近4000亿首发及再融资规模,1300余个投资项目。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两周年,资本市场对“硬科技”的助力效果逐渐显现。
目前,各方还在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更优集聚效应。上海市政府办公厅7月21日公布《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
两年前,科创板作为一个全新的上市板块,肩负两大使命而来——以资本市场力量推动经济创新,以科创板为试验田推动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改革。
如今两年过去,“硬科技”成长如何?“试验田”效果怎样?
“科创板已汇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相关服务、数字创意九大战略性新兴行业公司。”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宏胜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称。
中金公司管委会成员、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王晟也对第一财经表示,这两年来,境内资本市场一直在积极拥抱新经济和科技创新,一大批“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并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科创板是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围绕科创板、注册制的各项制度规则将会持续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7月15日发布的《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研究在全证券市场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
展望未来,科创板的第三年,又将有所不同。
“排头兵”登陆资本市场
截至7月2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311家。两年来,有超过640家企业申请到科创板上市。目前还有相当一批企业处于受理或问询阶段。
这三百多家上市公司,汇聚了六大行业的“排头兵”。
据潘宏胜介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科创板有实现14纳米FinFET技术国内首次突破并量产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龙头;有全球第一大内存接口芯片供应商。
在生物医药行业,有中国原创新药的先行者和拓荒者,拥有30个包括原创新药在内的在研项目。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在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领域全球领先的科创企业,其高速铁路控制系统核心产品及服务所覆盖的总中标里程居世界第一。在新材料行业,有世界上少数可规模化制备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科创公司。
截至7月16日,311家科创板公司首发募集资金3805.85亿元,再融资金额155.12亿元。这些首发和再融资募集资金的用途涉及1300余个项目,其中60%以上与科创公司研发投入及科创项目新建、扩产直接相关,涉及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近3000亿元。
研发数据显示,31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43.22亿元、421.93亿元,研发强度分别为8.70%和9.05%,显著超过同期创业板公司的4.62%和4.84%,以及全市场非金融上市公司)的2.11%和2.33%。
王晟对第一财经表示,围绕培育更多具有“硬科技”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企业,监管机构不断探索完善相关制度规则。产业资本也为更多科技企业带来了生态合作的机会。一方面,企业寻找与自身业务相关的较大体量的产业资本合作,加强资本层面的链接。另一方面,大企业也在分拆业务或寻求资本市场的新视角。
为了减少“浑水摸鱼”的情况,监管层去年以来针对“硬科技”属性持续出手予以强化。
去年3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 “3+5”评价体系。经过一年的实践之后,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体系修订,进一步明确科创板定位,突出“硬科技”特色。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新增研发人员超过 10% 的指标,将由原来的“3+5”变为“4+5”;同时,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明确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
改革步履不停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作为增量改革的重大探索,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都形成了一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新《证券法》对股票发行注册制做出全面规定后,去年8月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目前在全市场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正在紧密研究。
两年,对于一个上市板块而言不算很长。相较科创板设立之初以及第一个周年建制度的阶段,第二个周年则是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相关规则的阶段。
除针对“硬科技”属性出台政策之外,在审核、交易、并购等方面制度规则也在逐步完善。
去年12月,上交所发布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管理办法》,从上市时间上给予市场更明确预期。
今年6月,上交所发布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管理办法》,配合《证券法》等制度,明确了科创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时间等。
7月初,上交所对6家网下报价机构作出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并建立面向网下投资者的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7月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的指导意见》,对中介机构再做约束。
而按照7月15日发布的《意见》,科创板还将引入做市商制度。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今年6月曾总结科创板两年发展称,两年来,证监会着眼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于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工作方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理念,把握好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个原则,推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项重大改革平稳落地。
“从目前的情况看,改革整体效果较好,符合预期。”他表示,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各项制度安排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改革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科创板走向成熟必然要经历的。
在他看来,推动科创板发展,唯有保持改革定力,坚守“硬科技”定位,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则,持续提升科创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