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农商行顺利过会后,又一家拟A股上市银行IPO获得新进展。11月27日,广州银行IPO获证监会反馈意见,证监会要求广州银行对规范性、信息披露等四大方面、51项问题进行回复。其中,贷款集中度、不良贷款与处置、股权问题被市场重点关注。
01
贷款集中度较高
根据11月27日证监会官网发布的《关于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反馈意见》(以下简称“反馈意见”),证监会针对该行房地产业贷款占比较高以及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了询问。
从贷款结构来看,房地产贷款稳居广州银行对公贷款第一大户。反馈意见指出,广州银行公司贷款业务主要分布在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三个行业,其中房地产占比约25%。证监会要求广州银行结合房地产市场调控趋严,房地产业贷款的发放条件,需提供相应抵质押物的具体情况,补充说明该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占比较高的原因、房地产业贷款质量是否下降等。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广州银行投向房地产业公司贷款和垫款余额分别为245.03亿元、316.99亿元和350.5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4.46%、13.22%和11.9%,占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2.88%、25.61%和25.61%。
有银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受区域的影响,地方银行可贷资金领域不多,房地产贷款项目因有优质项目作抵押,属于信贷优质资产,所以不少银行在房地产投放量很大,但也承受着相应的风险,一旦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银行资产质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对此,广州银行方面11月29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2019年末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保持合理增长,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例持续下降。本行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业的有关政策,审慎开展房地产行业贷款业务,对房地产公司贷款进行严格管理,定期发布授信指引,并制定了具体业务管理办法、授信审查指引及业务准入标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条件进行了约定。同时,本行正通过各项措施改善贷款行业结构,降低系统性风险。”
从客户贷款集中度来看,反馈意见还指出,广州银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较高,2017年还超过监管指标标准,要求其请按业务类别,披露报告期内前十大客户的主要情况,说明超过相关监管指标标准的原因,说明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广州银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分别为60.70%、45.80%、47.62%,其中,2017年指标超过监管要求的≤50%标准,近年来该指标虽有下降趋势,但依然处于高位。
广州银行在招股书中谈及与贷款客户集中度相关的风险时坦言,该行存在贷款客户较为集中的情形,尽管该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逐年下滑,但是若该行最大十家客户经营不善,其偿债能力随之下降,可能导致该行向其发放新贷款或续贷产生负面影响,并致使该行贷款质量下滑、不良贷款显著增长,对该行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贷款集中度较高等问题,广州银行方面表示,“本行向最大十家客户发放的贷款均为正常类贷款,本行已注重加强控制单一客户最高信贷额度和主要信贷客户的总体授信规模,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逐年下滑。”
02
不良处置被重点询问
面对不良贷款加速暴露的风险,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成为越来越多银行的当务之急。关于广州银行的资产质量以及不良贷款相关处置情况也被证监会重点关注,在反馈意见中多次提及。
证监会要求广州银行说明,报告期内不良贷款率变化的原因;2018年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的原因;报告期内公司转出和核销不良贷款的具体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及制度流程。
截至2017-2019年各期末,广州银行不良贷款合计分别为24.78亿元、20.62亿元和35.18亿元,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6%、0.86%和1.19%。对此,广州银行在招股书中解释称,该行2018年末不良贷款总额及不良贷款率较2017年末有所下降,主要因为该行综合运用核销、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截至2019末,虽然该行通过核销的方式压降存量的不良贷款,但随着该行贷款规模增长及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该行2019年末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总额均有所上升。
而此次反馈意见中,针对报告期广州银行存在不良贷款核销和不良资产转让情形,证监会要求其进一步说明,不良资产处置及核销的范围、依据、流程、审议程序及权限;转让不良资产的定价依据,不良贷款的出售对象是否与发行人存在关联关系;相关资产转让交易、信托交易是否存在发行人需要承担回购、保底、承诺收益、承担服务以外额外义务等责任的条款或变相条款等。
根据招股书,广州银行在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力度的同时,采用核销、债权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2017−2019年末,广州银行核销不良贷款金额分别为2.67亿元、0.99亿元和17.09亿元,报告期内,广州银行仅于2018年发生不良贷款转让,转让的不良贷款本金余额为38.6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银行“卸载”不良“包袱”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不久之前,该行因处置不良资产包却引发纠纷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消息显示,有买家从广州银行手中购买拍卖房,在全款交清后不仅房屋面临产权纠纷,而且到手的房子也存在被原开发商要回、钱打水漂的风险。
“大手笔压降不良资产更需要专业化的流程和运作管理。银行对于不良资产处置,首先要厘清法律关系,交给经验充足的第三方机构处理对于一些中小银行来说也是一个选择。”谈及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银行业资深分析人士王剑辉如是说。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陶金进一步表示,中小银行在出清不良资产包袱的同时,更应该调整业务模式、加强风控管理,长期看,中小银行要获得长期中的风控能力,可以通过自主研发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加深入应用大数据风控等金融科技。
03
股权问题再惹关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16.860, 0.55, 3.37%))
对于银行上市而言,股东和股权结构一直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此次反馈意见中,证监会要求说明广州银行设立时主要股东的股权结构情况;说明实际控制人直接或间接持有发行人股份比例;广州银行现有股东是否符合法定资格;尚有股东未确权事实是否构成股权不清晰;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等。
招股说明书披露,2017年1月1日-2020年4月30日,共发生2466笔股权转让。截至2020年4月30日,由于股东人数众多,广州银行尚有311名非自然人股东和1114名自然人股东未完成确权。
而事实上,股权问题曾是广州银行的一块“心病”。回顾广州银行的上市之路,早在2009年9月完成重组后,该行就曾提出三年上市的口号,但始终未有实质性进展,市场观点多认为,股权过于集中是广州银行上市的一大阻碍。
公开资料显示,广州市国资企业广州金控一度实际持有该行超过92%的股权,近年间,广州银行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使得股权结构不断优化。根据招股书,目前广州金控直接和间接持有广州银行42.3%的股份,为该行控股股东,该行实际控制人为广州市人民政府。
就在广州银行IPO显现新进展之际,控股股东又生风波。今年10月8日,广州市纪委监委官网消息显示,广州金控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舫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广州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根据11月27日证监会披露的最新信息显示,除了已通过发审会的重庆银行和上海农商行之外,目前A股排队银行包括广州银行在内还有16家,竞争对手林立,如何厘清过往遗留问题,成为广州银行冲关谋突围的必答题。
针对证监会问询,广州银行表示,将按照证监会的监管要求积极有序安排相关工作,具体审核进展详见相关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