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资讯 > 互联互通11年:稳健前行,未来可期

互联互通11年:稳健前行,未来可期

2025-11-17

20141117日,沪港通正式运行,犹如一颗投入资本市场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开创了互联互通这一全新的资本市场开放模式。如今,这一机制已稳健运行11年,在不断拓展与优化中,成为境内外投资者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桥梁。

 

覆盖范围拓展,交投活力四溢


在沪深港通推出之前,境外投资者买卖中国内地市场股票主要依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QFII)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RQFII),且仅限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沪港通的诞生,打破了这一局限,成为内地与香港市场之间首个可供广泛投资者使用的市场互联互通机制。

 

过去11年,互联互通在多个维度成果斐然。在产品覆盖范围上,从最初的股票稳步拓展至债券、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和利率互换等资产类别。交易结算机制不断优化,投资者参与度也日益提高,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跨境资产配置渠道,为两地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与活力。

 

沪深港通成交活跃度稳步提升便是有力证明。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251116日,年内南向资金净买入额约1.3万亿港元,自开通以来累计净买入规模超5万亿港元。香港交易所三季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沪深股通及港股通成交量强劲增长,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创历季新高。2025年前三季度,沪深股通和港股通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达2064亿元人民币和1259亿港元,同比分别上升67%229%

 

ETF纳入互联互通也成果显著。20227月,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合资格ETF开始被纳入沪深港通。截至20251116日,沪股通和深股通的合资格ETF数目从最初的83只增加至273只,覆盖宽基、行业、主题及跨境指数ETF,满足境外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港股通的合资格ETF也由4只增加至23只,其中13只追踪恒生指数系列,涵盖科技、医疗、高股息等核心赛道,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便捷的港股配置工具。

 

债券市场方面,201773日债券通“北向通”启动,2021924日“南向通”开启,内地机构投资者可“一点接入”境外债券市场。目前,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交易中,一半以上通过债券通进行。

 

互换通作为连接内地和香港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创新举措,自20235月“北向互换通”上线以来,不断优化。如每日交易净限额从200亿元大幅上调至450亿元,新增30年期人民币利率互换合约等,为投资者提供便利高效的人民币资产风险管理工具。

 

汇生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总裁黄立冲认为,沪深港通及债券通的落地和持续优化,大幅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投资性和国际化程度,推动中国A股和国债纳入全球主流指数,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增配中国资产。

 

政策助力,优化方向明确


最近一段时间,互联互通机制优化方向被多次提及,政策层面为其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2025103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相关署名文章中提到,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稳慎拓展互联互通,提升外资和外资机构参与我国资本市场的便利度。114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第四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着力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支持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REITS等纳入港股通,积极支持香港推出国债期货,丰富香港离岸人民币风险管理工具,坚定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于今年1022日在2025香港交易所中国机遇论坛上表示,互联互通优化措施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目前正与沪深交易所就沪深港通纳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以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紧密合作,希望尽快落实,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和投资选择。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黄立冲看来,扩大互联互通机制将增加资金渠道,内地投资者能更便捷参与港股投资,香港在连接全球资本与中国增长机遇中将扮演更关键角色,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支持,为境内外投资者跨境资产配置提供更多选择与便利。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大门已“大面积开放”,现行外资机构准入机制相对成熟完整。下一步,应重点完善风险管理工具、拓展互联互通标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

 

互联互通机制11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断探索、优化与创新的奋斗史。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未来互联互通机制有望在产品创新、交易机制优化、配套服务完善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金融格局的稳定繁荣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