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A股市场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实践热情不减。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记者发稿,已有36家公司首次披露或更新修订公司ESG管理制度,覆盖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金融、消费等多个行业领域。
这正是A股上市公司ESG实践深度与广度稳步提升以及从合规披露迈向主动布局的生动注脚。日前,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5年)》(以下简称《报告》)称,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全面引领下,中国上市公司在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绿色转型、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中,愈发深刻地认识到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不仅是回应外部监管的要求,更是构筑企业长期韧性、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战略支点。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A股上市公司ESG实践深度与广度不断提升,是政策引导、市场驱动与企业觉醒三重因素共振的必然结果。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特色绿色治理标准体系的逐步构建,ESG将成为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四张报表”,不仅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全面的价值判断维度,更将推动上市公司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共同富裕等领域持续发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实践广度与深度双提升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ESG实践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发展态势,不仅覆盖行业与企业类型持续扩容,在实践深度上也实现从零散举措走向制度化、数字化、价值化的全面深化。
从覆盖广度来看,ESG实践正形成全行业渗透、大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格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9月份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24年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4月30日,有2462家A股上市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了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整体发布率较上年提高5.72个百分点。其中,A+H股公司发布率达100%,沪深300指数成分公司发布率达9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采矿业发布率超70%。
在实践深度上,A股公司的ESG主动布局意识显著增强,并围绕制度化体系构建、数字化能力赋能、价值化效应释放等三个维度加速推动升级转型。
具体来看,在制度层面,越来越多A股公司将ESG理念融入公司战略顶层设计,建立起覆盖董事会、管理层、执行层的三级治理架构,明确ESG管理部门职责与考核机制。以2025年为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85家A股公司披露ESG管理制度(含首次披露和修订发布),进一步推动ESG治理向标准化方向稳步迈进。
在数字化层面,A股公司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升在碳排放核算、供应链ESG风险监测、社会责任项目成效追踪等领域的数字化能力,以提高ESG管理的精准度与效率,也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可追溯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例如,10月30日,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ESG工作小组工作细则》明确,承担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职责,负责开发并持续改进FIRST ERP、SRM等系统,以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和提升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价值化层面,ESG正成为连接企业与资本的重要纽带,价值创造效应持续凸显,形成了良性循环生态。随着ESG投资理念的普及,资本市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注度显著提升,ESG表现已成为资金配置的核心考量因素。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市场共有500条ESG相关指数,其中455条指数在年内实现上涨,占比达91%,充分说明ESG表现优异的企业更易获得资本市场青睐。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向记者表示,随着良性循环效果不断显现,预计未来我国ESG参与主体将持续扩容。首先,更多上市公司将逐步把ESG纳入战略规划,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方式主动融资,实现自身绿色转型,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关注ESG投资。其次,预计未来个人投资者在相关教育普及和产品吸引力提升下,参与ESG投资的热情与比例也会稳步上升。
生态持续完善
A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的背后,离不开政策、资本、中介机构等多方构建的良好市场生态。近年来,随着ESG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资本端激励机制逐步形成,A股ESG发展的“土壤”持续肥沃,为企业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方面,政策端的“硬约束”与“软引导”相结合,为ESG发展划定方向、筑牢底线。例如,2025年7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志着ESG信息披露从企业社会责任范畴上升到规章约束层面。此外,多地出台的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中,明确将ESG表现与绿色信贷、财政补贴、评优评先等挂钩,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参与热情。
另一方面,资本端的“用脚投票”成为ESG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绿色金融工具的持续丰富与创新应用,为企业ESG实践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到ESG主题基金、碳中和ETF等产品的不断扩容,不仅拓宽了企业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更通过资本定价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向ESG表现优异的企业聚集。
以绿色债券为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16只绿色债券发行上市,发行规模合计达2567.41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发行数量及规模分别增加22.48%和20.83%。
此外,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也为ESG生态补全了“链条”。正如《报告》中所称,ESG投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不断推动投资机构将ESG因素深度整合至投研决策与产品创新的全流程中。ESG评级体系在市场竞争与监管引导下趋于理性和规范,数据质量、方法论透明度不断提升。围绕ESG的金融服务、咨询服务、数据与技术解决方案市场快速成长,形成了支撑ESG生态良性发展的专业服务链条。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立足ESG实践发展趋势与我国实际,未来我国ESG实践将呈现三大发展方向:第一,产品创新层面从单一工具升级为场景化解决方案,碳金融衍生品持续扩容、技术整合型ETF成为主流;第二,市场参与层面从机构主导转向全民普惠,以“ESG+养老”为代表的普惠型产品将扩大覆盖面;第三,产业赋能层面深度对接实体经济,通过绿色技术赋能等创新,推动光伏、储能等“新三样”产业链绿色转型。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